出处
《中国博物馆》
1999年第1期9-13,共5页
Chinese Museum
同被引文献70
-
1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与近代建筑遗产保护[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2-26. 被引量:19
-
2王冶秋.在纪念性博物馆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J].文物,1957(5):1-4. 被引量:4
-
3章采烈.论历史名人级差及其效应──中国名人名胜资源的旅游价值[J].旅游学刊,1994,9(4):44-47. 被引量:38
-
4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2-104. 被引量:297
-
5杜卫.论中国美育研究的当代问题[J].文艺研究,2004(6):4-11. 被引量:43
-
6胡明星,董卫.GIS技术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学报,2004(12):63-65. 被引量:72
-
7刘启合.“名人故居”要有标准[J].中华建设,2005(2):65-65. 被引量:4
-
8冯新生.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如何双赢?[J].中关村,2006(1):137-140. 被引量:7
-
9何卓新.浅议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J].北京观察,2006(3):54-54. 被引量:3
-
10丁超,张秀娟.北京名人故居的三重属性及其认定与保护原则[J].北京社会科学,2006(4):36-3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7
-
1高小兰.红色文化传承视阈下上海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20(2):178-186.
-
2罗永泰,姚伊娜.故居类历史风貌建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2009(10):58-60. 被引量:6
-
3方磊,唐德彪.名人故居的界定困境及发展转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8):998-1001. 被引量:4
-
4王越.纪念地与纪念性博物馆比较研究——以纪念对象主体周恩来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7(1):29-34. 被引量:1
-
5宋珮霞,王梓霖,吴一凡.我国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回顾与展望[J].绿色科技,2020,0(5):185-188. 被引量:1
-
6吴梦雯,徐涵.都市文化视域下的名人故居与儿童美育[J].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7):50-53.
-
7王越.全国周恩来纪念场所分类研究[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8,0(2):48-54.
二级引证文献12
-
1董凤千.城市记忆视角下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以昆明龙泉古镇片区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02):66-67. 被引量:2
-
2邱洁.故居类历史风貌建筑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投资(中英文),2013(S1):299-299. 被引量:1
-
3黄益军,罗秋惠.浅析泉州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以安溪李光地故居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9(1):27-32. 被引量:2
-
4瞿葆.浅谈绍兴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J].中国市场,2012(48):73-74. 被引量:2
-
5冯杰,薛海霞,徐明月,陈凯,王蔚,陈建军.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以苏州古城区为例[J].科技资讯,2014,12(19):181-182. 被引量:1
-
6柏琪琪,孟瑾.天津近代私家园林保护利用探析[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5,21(6):390-393.
-
7徐雪松.青岛名人故居活化业态研究——以骆驼祥子博物馆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6):11-13. 被引量:2
-
8张功翠,朱文静.名人故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23):24-25. 被引量:2
-
9李峻峰,赵越.我国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4):95-101. 被引量:3
-
10张耀升,罗一萍.基于网络文本和ASEB栅格分析的鲁迅故里旅游体验与活化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1,41(10):100-107. 被引量:1
-
1曲辰.《2002年鲁迅研究年鉴》问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297-297.
-
2河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J].文物春秋,1999(5):102-103. 被引量:1
-
3龚俊明.公共图书馆有偿服务浅议[J].图书馆研究,1998,41(3):25-26.
-
4吴成.浅谈文化馆的建设和工作思路[J].群文天地(贵州),2012(4):8-9.
-
5本刊编辑部评出一九九八年十大出版要闻[J].出版参考,1999(1):7-7.
-
6桂新秋.刘少奇与新闻出版(一)[J].出版发行研究,2000(4):69-71.
-
7陆文.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的探索[J].北京档案,2006(6):36-37. 被引量:3
-
8胡甫臣.努力为职工说话[J].当代劳模,1994,0(5):27-27.
-
9锻造档案馆的文化功能[J].档案天地,2003(6):1-1.
-
10刘群,郭娟娟.文化事业单位档案网络服务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9):194-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