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博物馆》
1999年第2期22-26,17-27,共7页
Chinese Museum
同被引文献130
-
1王利平,赵启琛.兴趣与行动意义的生成:从反思实用主义看杜威的教育思想[J].社会,2022,42(5):62-94. 被引量:12
-
2黄冬,黄莉莉.小型博物馆的地域性表达——以大墅奇石博物馆设计为例[J].东南文化,2018(S01):59-62. 被引量:1
-
3王思怡.博物馆化:科学博物馆学派斯坦斯基的学术理论与影响综述[J].博物馆管理,2020(4):34-44. 被引量:10
-
4周婧景.博物馆现象的内在逻辑及其研究价值初探——从《博物馆策展》一书谈起[J].博物馆管理,2020(2):45-55. 被引量:5
-
5大卫·弗莱明,张沫(译).博物馆领域的全球趋势[J].国际博物馆,2021(1):100-106. 被引量:3
-
6贾建明.物质文化史研究在博物馆实物研究中的意义[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8-66. 被引量:2
-
7彼得.万.门斯奇,许忆先.博物馆和博物馆学新说[J].东南文化,1989(Z1):209-213. 被引量:2
-
8刘建.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未来发展策略[J].品牌(理论月刊),2010(11):12-12. 被引量:3
-
9宋向光.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特点及相关问题[J].中国博物馆,1999(1):43-49. 被引量:5
-
10张汝伦.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哲学研究,2001(2):17-24. 被引量:131
引证文献14
-
1周婧景.文献收藏机构的展览研究综述——博物馆学关联性研究的引入和影响[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0(6):34-44. 被引量:4
-
2林霖.文化的守望者与传递者:关于三位小型博物馆馆长的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2):194-256.
-
3李建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设计之我见[J].古今农业,2002(3):94-98. 被引量:6
-
4阮玲娜.涉台博物馆如何全息营造历史事件[J].黑龙江史志,2014(9):271-272.
-
5胡菁羚.高校校史博物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2(8):18-19. 被引量:7
-
6周婧景,严建强.阐释系统:一种强化博物馆展览传播效应的新探索[J].东南文化,2016(2):119-126. 被引量:70
-
7陈曦,傅翼.博物馆学习对学校课程教育的影响及改善策略[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7,3(2):146-152. 被引量:7
-
8田真毓.观众对主题类博物馆非实物展品的态度调查及研究-以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为例[J].丝路视野,2018,0(13):46-49.
-
9金家玮.博物馆语境下的口述历史探究[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5(3):188-194. 被引量:3
-
10王营,冯楠.博物馆特殊教育探究——基于西方特殊教育理论范式的视角[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2,8(3):47-5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05
-
1傅燕芳,刘丹,韦倩莹.博物馆服务特殊儿童实践初探——以东阳市博物馆文博课堂走进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自然博物,2022(1):65-70.
-
2周婧景.被忽视的“物证”:博物馆学视角下的文献收藏机构展览刍议[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2):31-38. 被引量:2
-
3李秀菊,梁春兰.科技博物馆学习对学生科学课成绩影响的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1):5-11. 被引量:1
-
4周婧景.文献收藏机构的展览研究综述——博物馆学关联性研究的引入和影响[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0(6):34-44. 被引量:4
-
5林霖.文化的守望者与传递者:关于三位小型博物馆馆长的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2):194-256.
-
6孟筱筱,李耘耕.“新媒体”何以装“旧文化”?——“上海非遗青年”的媒介策展实践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22(5):32-41. 被引量:4
-
7杨勇,王大鹏,王明慧,张瀛丹.弗里曼·提尔登及其诠释思想探究:一个亟待再认识的重要领域[J].科技视界,2023(29):5-13.
-
8沈罗兰.关于博物馆疫后创新发展的建议[J].大众标准化,2020(16):71-72. 被引量:3
-
9郭梅.从“策展”到“释展”——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展陈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2021(1):162-166. 被引量:3
-
10姜晔.展览·教育·服务: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实现途径探析[J].大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2021(1):1-10. 被引量:1
-
1王志英.科技档案的编研[J].机电兵船档案,2003(3):12-12.
-
2杨贻军.数字化对新闻摄影的影响[J].军事记者,2012(10):47-48. 被引量:3
-
3杨保军.简论话语新闻及其真实性[J].今传媒,2005,13(07X):18-19. 被引量:6
-
4罗梅.人文关怀对电视主持人的意义[J].政协天地,2005,0(8):46-47.
-
5赵德水.谈科技新闻采编人员的知识素质[J].大庆社会科学,1988(S1):87-88.
-
6童兵.事实的实在性和新闻的倾向性[J].新闻与写作,1989(2):11-12.
-
7刘国平.县报更要多写现场短新闻[J].传媒观察,1991,0(1):49-50.
-
8施惠玲.意识形态在政治传播中的样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9):79-80. 被引量:2
-
9曹雷雨.机械复制[J].国外理论动态,2006(10):59-60. 被引量:2
-
10王明璋.以扎实的宣讲吹响新青海建设号角[J].党的生活(青海),2007(8):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