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34-37,共4页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共引文献47
-
1范良聪,童禺杰.论信用体系的规范构造——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20,21(1):87-106. 被引量:1
-
2张媛,陈忠炜.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建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S2):16-18.
-
3田成有,王鑫.转型期农村法治资源的发现、重组与良性互动[J].现代法学,1999,21(4):106-110. 被引量:15
-
4王华伟.清末新政的现代化意义[J].中州学刊,1998(1):112-117. 被引量:2
-
5陈毅.国家自我反思平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所在——基于中国国家建设的考察[J].学习与探索,2015(6):58-63. 被引量:3
-
6金亮贤,吴起伟.晚清预备立宪述评[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6(4):14-17.
-
7童志锋.多学科视角下的信任研究[J].凉山大学学报,2004,6(3):167-169.
-
8周光辉,彭斌.理解代表——关于代表的正当性与代表方式合理性的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6):14-20. 被引量:21
-
9张强.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记浙江方太公司[J].经济师,2005(1):120-121. 被引量:3
-
10杨磊.人际信任的社会学分析[J].兰州学刊,2005(2):229-231.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9
-
1彭永捷,牛京辉.论伦理建设与道德建设[J].现代哲学,1999(1):62-67. 被引量:11
-
2张勤.试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制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4):8-11. 被引量:2
-
3龚天平,戴桂斌.制度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初探[J].中州学刊,1999(4):63-67. 被引量:3
-
4韩东屏.论道德公共政策化的必要性与操作[J].浙江社会科学,1997(4):74-77. 被引量:2
-
5董建新.论制度功能[J].现代哲学,1996(4):117-121. 被引量:11
-
6程福财.论制度的功能演变与制度变迁[J].上海大学学报,2001,(8).
-
7吕培俭.关于我国审计制度特色的一些思考[J].审计研究,2001(6):5-6. 被引量:4
-
8李志强.制度配置理论:概念的提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4(1):15-18. 被引量:5
-
9吴联生.利益协调与审计制度安排[J].审计研究,2003(2):16-21. 被引量:61
-
1高鹏.调控社会利益 需处理好四个关系[J].党政干部学刊,1998(5):12-14.
-
2夏益国.商业保险社会管理职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9S):54-55. 被引量:3
-
3微观点[J].企业界,2011(9):33-33.
-
4荣剑.关于政治民主的几个理论问题[J].广州研究,1986(10):19-22.
-
5杨扬.有机岩:腐蚀“新克星”[J].化工管理,2015(4):67-67. 被引量:1
-
6吴卓瑾,乔宝云.中国的下一步转型:将向何方?[J].财经智库,2016,1(5):100-120.
-
7尚虎平,李景平,肖群鹰.谈孟子“义利观”对我国产权改革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4(12):88-89.
-
8陈迪.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商情,2015,0(23):231-231.
-
9王秀德.领导干部决策如何更“靠谱”[J].领导科学,2016(2):24-25.
-
10蒋景楠.防止化学工艺污染,保护、改善生态环境[J].生态经济,1988,4(6):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