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鉴定标准和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4
出处
《新疆社科论坛》
CSSCI
1998年第Z1期66-70,42,共6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同被引文献17
-
1张维全.科研成果综合评价的定量分析与程序设计[J].工业技术经济,1997(5):91-93. 被引量:2
-
2邓毅.社科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4(6):21-26. 被引量:8
-
3叶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探求,2001(1):60-67. 被引量:17
-
4孙浩,王海鸥.论建立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2):142-147. 被引量:8
-
5李晓芳.试论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的若干基本关系[J].求实,2004(S1):223-224. 被引量:5
-
6李映洲.试论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1(3):38-44. 被引量:2
-
7杨家栋,秦兴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及其指标体系[J].齐鲁学刊,2001(2):122-128. 被引量:27
-
8沙似鹏,郑礼,郭才伯,张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上海高教研究,1994,14(1):74-78. 被引量:11
-
9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 被引量:147
-
10赵振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1):77-8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0
-
1邱均平,任全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进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6,27(4):10-15. 被引量:29
-
2林海斌.基于TOPSIS法的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6):40-42.
-
3韦钢,吴伟力,刘佳,张鑫.基于SE-DEA模型的电网规划方案综合决策体系[J].电网技术,2007,31(24):12-16. 被引量:46
-
4蔡有志,陈岭,王会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593-1595. 被引量:7
-
5刘光富,陈晓莉.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风险评估[J].项目管理技术,2008,6(1):23-26. 被引量:69
-
6刘世伟.煤矿生产条件评价与井下劳动定员设计[J].煤炭学报,2008,33(8):887-891. 被引量:1
-
7刘佳,韦钢,吴伟力.应用PCA-C^2R模型综合评判电网规划方案[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20):20-24. 被引量:6
-
8姚敏慧.科学成果需要科学评价——浅谈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管理观察,2009(15):25-27. 被引量:1
-
9陈鹏,黄夏基.谈德尔菲法在档案鉴定中的应用[J].山西档案,2009(4):25-27. 被引量:7
-
10徐元俊.高职院校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石油教育,2010(1):34-36.
-
1栗宜明.谈基础性研究的几个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33(4):77-82. 被引量:2
-
2王中云.成果鉴定及奖励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3-55. 被引量:3
-
3陈家桢.微观环境——人才开发的基础和归宿[J].人才开发,2004(7):12-12.
-
4么大中.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鉴定[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4(9):37-37. 被引量:1
-
5规则论:研究视域与核心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6(4):238-238.
-
6吴霞.城镇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大连地区流动人口就业现状调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18-19. 被引量:2
-
7变迁之痛:转型期的社会失范问题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6(5):237-237.
-
8四川省(国家、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鉴定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J].四川社科界,2008(1):14-15.
-
9李映洲.试论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1(3):38-44. 被引量:2
-
10时勘.国家劳动部阶段性成果鉴定职业介绍和技能鉴定的科学工具——《个人职业素质评价系统》简介[J].中国培训,1994,0(4):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