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宋诗的扬弃悲哀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宋代诗人不可能不感受悲哀与悲剧意识。说宋诗扬弃了悲哀,只是看到它的一种表象。宋代诗人之所以不将悲哀当作重要的主题,是因为他们有着特殊的文化、文学的背景。一方面他们自觉地将社会责任、人生感触纳入理性思考的范畴,另一方面又有善于驱遣言情的词体,宣泄万端牢愁,故此宋诗能表现出一种冲和平淡、旷达超脱的风貌。
作者
陈节
机构地区
福建师大中文系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1999年第2期36-42,共7页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关键词
宋诗
理性
词
扬弃
悲哀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03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王国维.
《人间词话》[J]
.化工高等教育,1988,5(1).
被引量:304
共引文献
303
1
陈晨,何卓芬,蔡奕辉.
竹里馆诗词意境疗愈空间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24,45(S01):38-47.
2
杨双林.
京沪消费函数分析[J]
.中国市场,2006(22):63-64.
3
王利伟.
浅谈山水文化中的人性关怀[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53-55.
被引量:2
4
赵晓岚.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J]
.文学评论,2000(3):82-91.
被引量:16
5
杜成,马万伦.
锦瑟无端五十铉,一铉一柱思华年——浅论李商隐的幕府生活与抒情诗创作[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11(1):48-52.
6
孙正华,胡朝刚.
吉狄马加诗歌意象散论[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2):41-45.
被引量:2
7
张光兴.
道法自然与书法之美[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2):7-11.
8
杨金梅.
论五代、两宋词的南方化历程[J]
.学术探索,2004(7):107-111.
9
辛晓玲,赵建新.
《红楼梦》意境论(续)[J]
.社科纵横,2002,17(3):55-59.
10
张克锋.
《古诗十九首》赋法抒情刍议[J]
.社科纵横,2001,16(4):49-50.
同被引文献
40
1
王恒展.
论宋代豪放词的感伤情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35(5):69-73.
被引量:4
2
程杰.
诗可以乐——北宋诗文革新中“乐”主题的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1995(4):161-179.
被引量:17
3
袁济喜.
从古代文论的“气感说”看文艺的生命激活[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5):118-126.
被引量:3
4
高敏.
魏晋南朝“送故”制度考略[J]
.历史研究,2000(6):17-25.
被引量:14
5
木斋.
稼轩词本质特征新论[J]
.中州学刊,2005(4):206-210.
被引量:2
6
谢雪清.
论北宋初中期“以诗为词”创作倾向产生的原因[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5):129-133.
被引量:2
7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
许维通.吕氏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9.
9
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0
李壮鹰.诗式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引证文献
2
1
李明.
“气”与宋诗之“对悲哀的扬弃”[J]
.科学.经济.社会,2014,32(4):142-146.
2
王雨非.
扬弃悲哀:北宋仁宗朝送别诗的社会文化语境与《渔家傲》公案再解读[J]
.中国韵文学刊,2023,37(2):33-42.
1
李雯.
苏轼怀古词初论[J]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6):11-15.
2
徐雪梅.
散作人间万窍风——浅谈禅宗对苏轼的影响[J]
.前沿,2005(6):191-194.
被引量:2
3
邹莹.
亦仕亦隐的隐逸情怀——施闰章与韦应物比较[J]
.考试周刊,2009(13):10-11.
4
孔庆怀.
旷达超脱 境界开阔——读苏轼的《前赤壁赋》有感[J]
.林区教学,2006(5):33-33.
5
周虹.
略论陶渊明的“怒目”和“静穆”[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5(12):84-86.
被引量:1
6
陈维俭.
打击的回声:“吾谁与归”与“鸣声上下”——《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臆说[J]
.中国校外教育,2007(11):122-122.
7
王亮.
读苏轼"定风波"有感[J]
.重庆国土房产,2012(5):49-49.
8
李雯.
论苏轼怀古词的艺术风格[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85-187.
9
王建平.
苏轼性格特征的文化阐释[J]
.河南社会科学,1997,5(6):67-70.
被引量:9
10
李雯.
苏、辛怀古词比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8):37-38.
中国韵文学刊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