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个基本史实看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
出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39-42,共4页
Journa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1贾小叶.戊戌时期的学术与政治——以康有为“两考”引发的不同反响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10(6):65-79. 被引量:7
-
2帅倩.康有为与朝鲜儒士的交往[J].岭南文史,2012(4):27-32. 被引量:2
-
3王也扬.康、梁与史学致用[J].近代史研究,1994(2):204-218. 被引量:1
-
4钟庆.梁启超成功的家庭教育[J].文史杂志,1998(5):18-19. 被引量:1
-
5汤志钧.经史纠误和辩明真伪[J].史林,1996(3):20-26.
-
6房德邻.康有为和廖平的一桩学术公案[J].近代史研究,1990(4):80-93. 被引量:9
-
7汪荣祖.论戊戌变法失败的思想因素[J].近代史研究,1982(3):143-160. 被引量:1
-
8江中孝.关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J].新华文摘,2009(18):58-61.
-
9石楠.康有为与茅山的一段情缘[J].钟山风雨,2004,0(1):35-37.
-
10罗素珍.从康有为的“两考”看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J].桂海论丛,1996,12(3):8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