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重彩画及其语言 被引量: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画从来就不是单线发展的,古人称之为“丹青”、“水墨”,今人名之曰“重彩画”、“水墨画”。这种从媒材着眼的两大画体,大致贯穿了中国画的历史发展,其升沉起伏既与功能有关,又离不开作者群的审美旨趣与艺术观念。如果按传统方法把自古及今的中国画史分成几大时期,那么,上古(战国秦汉魏晋)以众工为作者和以壁画为主要形式的条件,导致了丹青的主流地位。中古(隋唐五代两宋)文人画的日渐自觉与纸绢画的发展,先是形成了丹青、水墨的并行,接着又使水墨跃居前列。近古(元明清)文人画的勃兴与纸绢画的流行,进而造成了水墨泛滥,丹青则成了潜流。近世(本世纪初至七十年代末)西学的东渐虽使中国画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地位,甚至也在中国画里出现了引西入中的体格,但画家多属知识分子中的行路的先觉,创作也仍主要在纸绢上进行。
作者 薛永年
机构地区 中央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观察》 1998年第7期5-6,共2页 Art Observation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