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出处
《特区实践与理论》
1998年第2期5-8,共4页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
1余品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新成果[J].老区建设,2001(8):3-3.
-
2叶永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J].民族工作,1998(8):8-9.
-
3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潘叔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大历史性命题[J].东南学术,2008(1):4-15.
-
4张晓艳.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190-190.
-
5郭贵儒,牛梦英.应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J].考试与招生,1998,0(12):15-17.
-
6裴志宏.论邓小平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7(3):14-16.
-
7郭晓立.弹指一挥间 历史性的飞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23-24.
-
8高元庆.邓小平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J].实事求是,1993(3):26-29.
-
9张金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J].求实,1993(2):3-7.
-
10程元恒.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J].传承,2013(12):6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