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庄子历来给人一种高蹈特立的形象.但这只是其一面而已。面对不幸的现实,他固然追求“逍遥游”的境界,可这与其说是漠然与循世,毋宁说是否弃与超越。他“著书十余万言”,无不包蕴着现实关怀与切肤之痛的忧患意识,透露着对社会现实进行抨击与批判的锋芒,闪烁着对理想世界不懈企盼与追求的光辉。正是在这否定与追求之中,产生了他的治国安民思想。他对现行的治安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作了更正,导入了维护人的权利,发展人的天性,保障人的自由的系统。他妄图通过否定人的社会性来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他把愿望中的现实溶入“至德之世”,描绘了民安国治的美好图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参照。然而,庄子只是在“实验室”里对这一尚未发育的“胚胎”进行了人为的分离,从而创造出一个“至治”之世的现实模块。一旦进入发展的现实社会,这个模块只能成为空想的标本。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1998年第5期8-13,共6页
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