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教育对反向社会化的引导和控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反向社会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反向社会化的发展。教育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反向社会化的方式。
作者
李太平
机构地区
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0-64,共5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教育
反向社会化
引导
控制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39
1
肖劲松.
后现代文化语境与青少年流行语[J]
.电影评介,2006(21):100-102.
被引量:5
2
白显良.
青年社会化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探析[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2):47-50.
被引量:7
3
谢晓蔚.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社会化条件及新特点[J]
.江西社会科学,1999,19(6):92-97.
被引量:5
4
轶名.
现代社会的青年楷模文化[J]
.青年研究,1999(2):7-12.
被引量:5
5
柳士彬,杨启亮.
“三喻文化”与家庭教育[J]
.教育评论,1996(1):34-36.
被引量:21
6
周怡.
代沟与代差:形象比喻和性质界定[J]
.社会科学研究,1993(6):76-78.
被引量:24
7
周晓虹.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
.青年研究,1988(11):22-26.
被引量:234
8
杨俊懿.
网络时代与文化反哺[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4):44-45.
被引量:5
9
李秋洪.
反向社会化:青年社会化研究的新课题[J]
.青年探索,1991(6):21-24.
被引量:12
10
龚界文,胡静.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J]
.青年探索,2004(5):20-23.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4
1
龚界文,胡静.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J]
.青年探索,2004(5):20-23.
被引量:26
2
石晶,崔丽娟.
“90后”青少年文化的特点及教育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2010(14):17-21.
被引量:5
3
李金.
三喻文化视野下的社区教育发展[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6(4):26-30.
被引量:2
4
李金.
反向社会化及其对社区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5(1):6-1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李嫣然,柳士彬.
反向社会化视角下教师工作场所学习策略[J]
.教育学术月刊,2021(4):29-35.
被引量:2
2
王俊倩,刘梦凡,王诗妍.
数字反哺与家庭代际关系的相关性的文献综述[J]
.传播力研究,2020,4(5):16-17.
被引量:1
3
朱彬钰,李峰.
社会化机构的变化和青少年网络成瘾[J]
.青年探索,2006(5):43-45.
被引量:1
4
仇加勉.
超越保护主义:文化反哺视角的媒介素养教育[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4):112-115.
被引量:18
5
李莹.
信息对称环境下家庭教育的后喻文化特征[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3):40-41.
被引量:2
6
夏江敬,林慧.
“文化反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向功能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6):71-72.
被引量:2
7
李莹.
信息对称环境下家庭教育的后喻文化特征[J]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38-40.
被引量:1
8
张勇,胡宝生.
浅谈“文化反哺”现象及对教育的影响[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2):61-62.
被引量:4
9
戚务念.
文化反哺的辩证解读:大学生家庭中的亲子互动[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5):82-90.
被引量:5
10
戚务念.
前喻文化一去不返吗——以大学生家庭的亲子互动为例[J]
.中国家庭教育,2010(4):13-22.
1
何爱霞.
简论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J]
.北京成人教育,2001(5):9-10.
被引量:3
2
王琳,张健光.
课程视角下的“五步教学法”刍议[J]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9,25(6):77-79.
3
李鹤.
归因与学生的学习[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17-118.
4
陈国华.
让游戏走进计算机教学课堂[J]
.大观周刊,2010(37):167-167.
被引量:2
5
陈先亮.
突出学科特点 贯彻课改理念[J]
.新课程(教研版),2010(3):149-149.
6
刘毅.
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面临的挑战[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6):124-128.
被引量:7
7
李敏.
当前学校教育中个体社会化的异化现象探析[J]
.江西教育科研,2003(6):13-15.
8
李步秋.
新课程背景下对“文化反哺”现象的再认识[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2):34-35.
被引量:5
9
吴小红,冯泽永.
从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6):15-16.
被引量:3
10
牟东芳.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艺术[J]
.广西教育,2014,0(29):65-65.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