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与近代科技在中国的命运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6期8-13,共6页
GUIZHOU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JOURNAL
-
1陈华.地方实力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11(4):48-61.
-
2王渝生.格致之理纤且微 非籍制器不克显其用 创建格致书院的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家徐寿[J].中国科技教育,2011(3):72-73.
-
3韩小林.论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4(1):127-129. 被引量:2
-
4秦静良.任鸿隽"科学救国"理念与实践述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92-94. 被引量:2
-
5王渝生.经过赤道知冬暖 渐露青山识地圆 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家华蘅芳[J].中国科技教育,2011(2):76-77. 被引量:1
-
6王淼,谭莹璞.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J].河南科技,2014,33(8X):272-273. 被引量:2
-
7周机.标新立异,耳目一新——《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评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37-138.
-
8高庆节,黄丽华.论洋务派科技观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7-14. 被引量:2
-
9江琳.略论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有关问题[J].沧桑,2007,0(3):20-21.
-
10徐辉.五四时期的两种科学活动及其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4):48-125.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