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赋中蝉意象的建构及意蕴的流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蝉,较早就成为文学作品的表现题材。《诗经》中的《七月》篇就有“五月鸣蜩”的诗句;《荀子》中有蝉单食朝之露的说法;庄子《逍遥游》中有蜩讥笑能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鹏之说。到了汉代,随着赋的兴起和蔚盛,具有独特文化意蕴的蝉意象也成为赋的一种审美对象。在表现的过程中,赋利用自己的体裁特点,进一步追求蝉意象建构的技巧性,发展了其内涵。 近似蒙太奇式的建构。这种形式就是将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流动性、新鲜生动的新意象,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赋的特点是辅采摛文。
作者 覃寿芳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167-169,共3页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