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主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其内力,而计算钢筋混凝土次梁、单向板内力时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这不仅可以使结构的内力分析与截面设计相协调,而且可以使结构在破坏时有较多的截面达到极限强度,从而充分发挥结构潜力,收到节约材料、方便施工、简化设计的效果.从50年代开始,我国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的设计中,已有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计算的.1964年原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曾编制过《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考虑内力重分布暂行规程》(未审定颁布)(以下简称“64暂行规程”).目前,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方面所用教材,无论是电大版《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1],还是武汉工业大学版《混凝土结构》[2](第二版)均以“64暂行规程”为依据编写.近十几年来,国内对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考虑内力重分布进行了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编制新规程提供了技术依据.1993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3](CECS51:93)(以下简称“新规程”)引用于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较原“64暂行规程”更趋合理、完整.现将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应用“64暂行规程”存在的问题和使用“新规程”介绍如下.1?
出处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32-37,共6页
Journal of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