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临床用外周性镇痛西药研究新进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镇痛药可粗分为作用于外周系统(外周)药物和作用于脊髓或大脑(中枢)药物,但由于中枢性镇痛性存在难以克服的难耐受(Tolerance)、易成瘾(Addiction)等缺点,故外周性镇痛西药的研究日益引起许多药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的临床药理研究表明,新的“外周”镇痛药的可能作用部位是干扰受损伤部位的痛觉传递或在痛觉达到脊髓前阻断其传导。由于这种药物不作用于CNS,只作用于外周,因此CNS的症状,如恶心、呼吸抑制和成瘾性等将减弱。 阻断前列腺素 经典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表明,在组织损伤或发炎时,局部产生与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如缓激肽等,同时产生与释放前列腺素(PG)。缓激肽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PG则可使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提高。因此,在炎症过程中,PG的释放对炎症疼痛起了放大作用,而PG(E1、E2、及F2)本身也有致痛作用。传统的外周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
作者 郑卫伟
出处 《中国科技信息》 1997年第18期41-41,共1页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