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曹禺的意义——悼念曹禺先生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曹禺先生仙逝,是中国戏剧界、文艺界的一大损失。我不只一次说,曹禺先生的仙逝,使中国的戏剧界失去灵魂的支柱。我相信,他带走的比他留下的还要多。
作者
田本相
出处
《戏剧文学》
1997年第6期4-6,共3页
关键词
曹禺剧作
现代派戏剧
文艺界
浪漫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中国文化传统
天才
西方文化
中国戏剧
剧作家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5
1
叶朗.
再说意境[J]
.文艺研究,1999(3):107-110.
被引量:47
2
高行健.
要什么样的戏剧[J]
.文艺研究,1986(4):88-91.
被引量:40
3
杜清源.
戏剧思维辨识[J]
.戏剧艺术,1985(4):21-29.
被引量:2
4
胡伟民.
开放的戏剧[J]
.文艺研究,1985(2):15-17.
被引量:21
5
田本相.
论中国现代话剧的现实主义及其流变[J]
.文学评论,1993(2):5-15.
被引量:19
6
邹红.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J]
.文学评论,1991(3):97-110.
被引量:28
7
孔庆东.
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
.文学评论,1991(1):96-108.
被引量:28
8
周安华.
论心理分析场中的曹禺戏剧本色[J]
.艺术百家,1987,3(1):62-68.
被引量:6
9
董健.
论田汉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关系[J]
.艺术百家,1985,1(1):61-70.
被引量:6
10
李扬.
论作为一种文人生存模式的“曹禺现象”[J]
.文艺理论研究,1995(6):40-4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4
1
刘绪才.
论田汉戏曲创作的“开放性”品格及当下性意义[J]
.兰州学刊,2008(S1):168-170.
被引量:1
2
杨文华.
中国话剧与西方哲理剧[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3):134-139.
被引量:1
3
杨文华.
简论戏曲与话剧的“杂合”、“融合”和“整合”[J]
.晋阳学刊,2005(1):93-98.
被引量:1
4
杨文华.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4):53-56.
5
袁联波.
传统话剧的模式化与新时期话剧文体变革的发生[J]
.戏剧文学,2009(12):4-8.
被引量:2
6
陈军.
论曹禺戏剧对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影响[J]
.北京社会科学,2011(2):74-78.
被引量:3
7
张小荣.
田汉早期剧作的古典戏曲因素[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2-16.
8
靳书刚.
《雷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0(6):94-97.
被引量:3
9
余永春.
戏曲之形与话剧之神的纠葛——论郭沫若史剧与戏曲的关系[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9):62-68.
被引量:1
10
杨智.
“纵向拉直”与“横向打通”——综合性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选修课改革初探[J]
.文化与传播,2016,5(5):38-4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石蕾.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演出声音设计观念——以曹禺、焦菊隐、冯钦、林兆华为脉络[J]
.艺术传播研究,2022(2):62-72.
被引量:1
2
田甜.
曹禺与莎士比亚作品翻译[J]
.芒种(下半月),2014(3):185-186.
3
岳启业,孙广治.
从合作原则看《雷雨》台词的会话含义——以周蘩漪与周萍的对话为例[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6):132-134.
被引量:3
4
汪梦原.
浅谈“北京人艺”走向成功的必然性[J]
.戏剧之家,2016(13):8-10.
被引量:2
5
陈淳.
川剧《铎声阵阵》的审美意蕴探析[J]
.四川戏剧,2017(9):26-28.
6
郑锦燕.
选修课与社团结合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基于动漫舞台剧《爱帮忙的邦邦强》的实践[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7):186-187.
7
彭衍玉.
合作原则下《雷雨》会话含义探究[J]
.文教资料,2019,0(27):18-19.
被引量:1
8
严赞开.
职前教师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以《茶叶生物化学》为例[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0(6):33-37.
9
杜雪艳.
从语用学视角分析《雷雨》人物对白的会话含义——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为例[J]
.今古文创,2021(7):20-21.
10
任新慧,顾翔宇.
建构与闯入:《雷雨》“客厅”的功能[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8):59-60.
1
马双.
幻灭·等待·希望——解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105-108.
被引量:2
2
袁丹.
诺贝尔得主爆冷门[J]
.布老虎青春文学,2005,0(6):152-152.
3
孙大满.
契诃夫与现代派戏剧[J]
.戏剧文学,2010(10):70-73.
4
孙淑芹.
曹禺戏剧中的民族情结[J]
.东疆学刊,2003,20(3):87-89.
被引量:1
5
胡健生.
从“停叙”视点看西方现代派戏剧之创新性[J]
.泰山学院学报,1999,24(2):39-43.
6
孙自筠.
论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派戏剧[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87,2(2):48-56.
7
柴学茹,尹静.
中世纪戏剧对现代传统戏剧的影响[J]
.戏剧文学,2007(2):78-82.
8
郭文超.
浅析《等待戈多》中的“陌生化”手法[J]
.芒种,2014(4):63-64.
9
彭耀春.
左联五烈士与戏剧[J]
.南京社会科学,1995(4):55-60.
10
刘明厚.
契诃夫戏剧中的悲剧因素——论《海鸥》与演出[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4):34-42.
被引量:5
戏剧文学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