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的经济增长理论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论基础
出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1-16,共6页
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共引文献39
-
1张忠任.马克思再生产公式的模型化与两大部类的最优比例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2):2-19. 被引量:9
-
2金兴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增长效应分析[J].海派经济学,2012,10(3):85-93. 被引量:1
-
3朱殊洋.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系统的二重均衡[J].海派经济学,2007,5(3):116-127. 被引量:1
-
4朱殊洋.马克思动态再生产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J].海派经济学,2005,3(3):110-117.
-
5吴汉龙,冯宗宪.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25(1):8-15. 被引量:5
-
6张南.重塑SP信誉须过三关[J].通信世界,2005(9):36-36. 被引量:1
-
7刘玉龙.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1):101-102. 被引量:1
-
8刘玉龙.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6(4):106-108. 被引量:4
-
9王云中.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马克思的资源配置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9):29-36.
-
10张轶慧.用扩大再生产理论来看经济增长的实现[J].特区经济,2007(1):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