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29-30,共2页
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9
-
1吴贻刚,王健.我国优秀运动员职业竞技体制与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制度衔接的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17-21. 被引量:22
-
2王惠琴.发展我国篮球运动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1,5(4):43-44. 被引量:10
-
3岳冀阳.第13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技术统计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9(1):97-100. 被引量:38
-
4卢亮球.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2):30-34. 被引量:11
-
5赵映辉.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管理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11):69-71. 被引量:25
-
6杨桦.论现代篮球战术的特征与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31(3):33-36. 被引量:22
-
7荆永根.第26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运用快攻技术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7,33(9):63-64. 被引量:15
-
8李国岩.CBA2002-2003赛季和2003-2004赛季总决赛八一火箭、广东宏远攻守能力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111-113. 被引量:10
-
9万新民.少年儿童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4):31-33. 被引量:7
-
10李茹萍.2003年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第一阶段)唐山赛区比赛特点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291-129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1
-
1胡竹青.江苏省少年乙组男子篮球运动现状分析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36-39.
-
2朱庆,王占坤.福建省女子篮球后备力量的现状调查[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2):76-77. 被引量:3
-
3赵崇山.福建省男子篮球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107-109. 被引量:5
-
4方科佳.浙江省中学生(高中)篮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ZSBL浙江省第三届中学生篮球联赛技术统计与分析[J].运动,2011(1):43-44. 被引量:5
-
5包伟利.重庆市中学篮球运动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3):156-160. 被引量:4
-
6崔丽媛,李建民.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15):102-103. 被引量:2
-
7贾志强.2001年全国青年男子篮球联赛(朝阳赛区)技术统计与分析——兼析北京体育大学校男篮代表队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67-269. 被引量:9
-
8贾志强,祁红.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115-116. 被引量:35
-
9闻华川.南阳市卧龙区普通高中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明日风尚,2017,0(24):277-277. 被引量:2
-
10张英永.福州市鼓楼区篮球运动发展的调查与分析[J].运动精品,2019,38(3):49-50.
二级引证文献71
-
1张福达.漳州地区青少年篮球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运动精品,2017,36(12):95-96.
-
2许伟,张惠,胡竹青.现阶段我国优秀男子篮球队现状研究——以十运会男子篮球决赛阶段的球队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1):83-85.
-
3杨武.中、韩男篮比赛技术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4,25(9):96-99.
-
4彭三鹰,朱越彤.现代篮球运动攻击性防守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59-61. 被引量:46
-
5田军谊,王志杰,刘轶茜.西南民族大学男篮得分情况的多角度分析及其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4,23(4):92-93.
-
6胡竹青.江苏省少年乙组男子篮球运动现状分析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36-39.
-
7高慧林,胡肄军,周翔.营造和谐竞技篮球发展环境 促进建设和谐社会[J].山西体育科技,2005,25(3):29-31. 被引量:1
-
8陈庄.从第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剖析中国男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6):8-10. 被引量:10
-
9李现武.从第23届亚锦赛析中国男篮的现状与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89-91. 被引量:6
-
10孙东辉,方秀宠,李维希,姚静辉,吕芳,马慧,孙丽萍,李斌,郑成爱,魏勇.高校篮球课运用“2.5+5min”模拟训练法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2):127-128. 被引量:2
-
1陈日升,徐建平.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人才培养体系调查与思考——以邵阳市中学篮球现状为例[J].文史博览,2006(7X):57-60. 被引量:12
-
2王利生.我国街头篮球发展的社会学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13):126-126.
-
3杨阳,陈壮荔,傅志忠,姜玉屏,吴晖.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及髋、膝、踝关节屈伸肌力量分析[J].体育科学,1999,19(5):71-73. 被引量:5
-
4肖衍颖.我校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下),2013(6):203-204.
-
5吴萍.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应从青少年入手[J].辽宁体育科技,1998,20(4):19-19. 被引量:3
-
6赵伟.关于我国篮球训练体制改革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6):37-38. 被引量:1
-
7莫康栋,李美成.学校课外篮球活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1,1(5):67-68. 被引量:1
-
8谭红,骆建,王绍军.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及其训练原理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43-46. 被引量:15
-
9杨小玲.广东高校篮球运动状况分析与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2):187-187. 被引量:1
-
10黄婧.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对抗力量分析[J].才智,2013(7):239-23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