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35,共4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同被引文献56
-
1林被甸,董正华.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J].历史研究,1998(5):150-171. 被引量:37
-
2刘朝晖,扈中平.对西方教育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1998(5):8-12. 被引量:14
-
3李江涛.国外的社会指标运动[J].广州研究,1987(2):38-41. 被引量:2
-
4龙杏云.苏联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1984,10(1):120-122. 被引量:1
-
5顾明远.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66-69. 被引量:28
-
6邬志辉.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3(5):29-34. 被引量:9
-
7眭依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0):1-10. 被引量:73
-
8孙艳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3年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76-80. 被引量:7
-
9黄莉芳.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进程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21(2):38-39. 被引量:1
-
10沈晓慧,宋莉.构建科学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2005,10(2):38-4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8
-
1娄真真.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基于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探究,2020(3):50-56.
-
2熊明,刘晖.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7(8):11-14. 被引量:6
-
3张国忠,施金忠.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现代化初探[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4):22-25. 被引量:1
-
4李硕豪,杨海燕,李世萍.事实与前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基于我国东中西三省及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15(12):5-11. 被引量:2
-
5杨小峻,王毅.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2(2):1-10. 被引量:12
-
6俞佳君.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6,0(1):13-17. 被引量:4
-
7杨小峻,刘凯,张传庆,王秀军.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6,27(2):32-39. 被引量:4
-
8许红梅,宋远航.论区域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6):168-170.
二级引证文献26
-
1李静,张立国.教育新基建助推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使命、路向与挑战[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6):109-116. 被引量:1
-
2娄真真.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基于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探究,2020(3):50-56.
-
3王晓东,马锦飞.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构建市区教育指标体系[J].理论界,2010(1):179-180.
-
4马晓龙,李变秀.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8).
-
5张国忠,黄代翠.试析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破与立[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5):36-39. 被引量:2
-
6廖莉萍.传统文化因素纳入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之探索[J].教育与考试,2012(4):61-65. 被引量:2
-
7云聪.教育指标及其基于教育指标的教育量化研究探索:内容和方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6):6-10.
-
8杨小峻,王毅.路径自觉:迈向西藏高等教育的现代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4):104-109. 被引量:2
-
9张传庆,杨小峻,刘凯.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权重研究——兼论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程度标准[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184-191.
-
10毛会想.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路径探析--从指标体系入手[J].浙江教育科学,2016,0(5):8-11.
-
1鞠文灿.建设“教育强省”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09(3):1-1.
-
2王明方.珍惜美好年华[J].少儿科技,2004,0(5):2-3.
-
3黄伯卿.影响青年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1994,16(1):85-87.
-
4庄卫军.科学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J].新高考(语文学习),2007(10):4-5.
-
5刘守瑶,赵定国.高等教育改革要适应现代化建设[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0(5):66-67.
-
6张佳杰,李丽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的现代化创新型人才[J].青春岁月,2013,0(10):193-193.
-
7尚立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J].大观周刊,2013(1):204-204. 被引量:1
-
8李忠庆.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才智,2009,0(32):234-235.
-
9薛亚玲.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5):20-21. 被引量:5
-
10张荣.浅谈高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技信息,2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