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西藏艺术研究》
1997年第4期53-57,共5页
Tibetan Art Studies
同被引文献55
-
1吕昭义.关于中印边界东段的几个问题[J].历史研究,1997(4):73-90. 被引量:22
-
2罗树杰.中华民族始祖争论与民族团结[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2):48-52. 被引量:3
-
3房宁,樊未晨.未来公民的社会意识──北京地区中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1999(1):18-22. 被引量:9
-
4吴从众.论僜人由血缘向地缘关系的过渡[J].西藏研究,1985(2):105-112. 被引量:3
-
5吴从众.僜人父权制的家庭与婚姻[J].民族研究,1980(1):72-80. 被引量:4
-
6张江华.略论原始社会瓦解时期的僜人社会[J].民族研究,1980(2):71-78. 被引量:4
-
7董志勇.关于“印茶入藏”问题[J].中国藏学,1993(3):69-82. 被引量:18
-
8陈景源.僜人“格崩”探析[J].民族研究,1993(2):47-52. 被引量:5
-
9陈景源,张江华.“郭西斗雅”——僜人的神判[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8(3):36-38. 被引量:4
-
10陈景源.僜人的原始宗教[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4):45-5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张永铭,刘晋.藏南珞隅地区济罗山谷和珞巴族阿帕塔尼人调查[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5):82-91. 被引量:1
-
2马宁,胡家淑.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僜人服饰保护和传承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7-82. 被引量:2
-
3陈茂荣.中华民族研究述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2):92-98. 被引量:3
-
4罗树杰.民族互信与和谐社会的政治生态构建[J].桂海论丛,2012,28(2):98-101.
-
5罗树杰.扎实推进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拯救文化多样性之良策[J].广西民族研究,2013(3):128-133. 被引量:7
-
6蒋欣然.未识别民族权利保护问题探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2):42-45. 被引量:1
-
7赵国栋.英印时期印度茶叶输入西藏及其影响[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6(1):58-64. 被引量:2
-
8赵国栋.茶之道:茶社会学研究方法[J].农业考古,2018,0(5):109-120. 被引量:1
-
9赵国栋.“神鱼现象”:藏族原生态文化解释的一种机制隐喻[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4):2-13. 被引量:12
-
10赵国栋.西藏的茶:生态、文化还是产业?——关于一个解释模型的探讨[J].农业考古,2020,0(2):95-101. 被引量:4
-
1多吉赤烈,吕宇理(图),多吉赤烈(图).做客察隅僜人头领家[J].西藏旅游,2009(5):74-79.
-
2刘斌.察隅 西藏江南和僜巴人[J].中国西藏,2004(2):12-15. 被引量:2
-
3格桑公布.僜人:从大山里走来[J].中国西藏,2008(1):16-23.
-
4顿拉.“察隅”一词含义管窥[J].西藏研究,2012(6):83-87.
-
5萧洛.沙琼村 走进神秘的“僜人部落”[J].西藏人文地理,2016,0(5):84-103.
-
6曾哲.藏区有个僜人新村[J].旅游,1999(2):18-20. 被引量:1
-
7张海燕.高原孤旅[J].丝绸之路,1999,0(5):21-24.
-
8周士璋.从汉字看古代的婚俗[J].衡水师专学报,1999,1(3):8-13.
-
9熊林.新桂系与改良风俗[J].广西地方志,2014(2):49-53. 被引量:1
-
10谢瑞东.巴东天子河[J].风景名胜,1996,0(6):3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