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34-37,共4页
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3
-
1唐远华.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政治学分析[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8(1):9-11. 被引量:1
-
2苏新骞.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1):5-6. 被引量:1
-
3王红梅.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3):1-3. 被引量:5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6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215.
-
7周应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镇化全过程[N].甘肃日报,2013-1-11.
-
8邓玲.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实现研究[R].四川大学,2013.
-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M]_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10崔治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发展,2008(7):47-48. 被引量:2
-
1孙宝根.发展范畴的全面界说[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0,13(4):62-68.
-
2韩丹.当代西方发展伦理学初探[J].哲学动态,2003(10):32-36. 被引量:4
-
3王昕亮.略论宗教认同[J].才智,2013(24):251-252.
-
4刘建利,胡国强.发展问题探讨之二 发展——辩证法的总体范畴[J].社会科学论坛,2004(8):35-37.
-
5康宇.儒家美德动力发展模型的建构[J].社会科学辑刊,2006(5):39-43.
-
6李湘兰,陈传锋.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特征与模型[J].心理研究,2010,3(2):27-32. 被引量:8
-
7闫顺利.关于发展哲学的建构[J].学术交流,2002(6):5-8. 被引量:3
-
8常顺英.大学生思维发展等级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1,19(3):74-76. 被引量:5
-
9黄秋丽.郁亮:期待下半场[J].中国企业家,2009,45(23):122-123.
-
10韩民青.论世界存在形态的进化[J].浙江社会科学,1994(4):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