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8-51,共4页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1田原.茅盾小说中的心理描写试析[J].理论与当代,2009(7):49-51.
-
2王焱.谈社会心理对晚清翻译作品的影响[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1):58-60. 被引量:1
-
3刘逸丹.茅盾作品中艺术表现的时代性[J].青年时代,2017,0(1):20-20. 被引量:1
-
4褚蓓娟,徐绛雪.“他者”在注视中变异——论比较文学中的“形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282-286. 被引量:8
-
5吕玉梅.“灰姑娘”模式在文学作品及影视剧中的发展和变异[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6(6):38-40.
-
6张昆鹏,魏天婵,陈葆璟.《简·爱》在华研究发展轨迹[J].作家,2011(22):147-148.
-
7舒跃育,王栋.从历史人物到艺术形象——以诸葛亮完美艺术形象塑成原因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0(3):199-201.
-
8高俊兰.从社会心理角度看“婉曲”[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4(3):133-135.
-
9王大亮.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的心理意象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75-77.
-
10高俊兰.“婉曲”与社会心理[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6(2):45-4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