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9-64,共6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of Social Siences
同被引文献26
1 章伟文.“太极图”的文化内涵[J] .中国宗教,2003(7):45-47. 被引量:10
2 王英琦.太极文化的魅力[J] .清明,2003(1):183-184. 被引量:4
3 曹革林.太极文化:中国人智慧的结晶[J] .中华养生保健,2006(4):1-1. 被引量:3
4 李秀.太极拳与瑜伽之比较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3):446-450. 被引量:27
5 朱熹.周易本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 项长生 汪幼.新安医学文献对中医学发展的推动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1):49-51.
7 朱熹.朱子全书·朱子语类(卷九十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34-35.
8 黎靖德.性理-A·朱子语类(卷第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57.
9 余功保.中国太极拳词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05.
10 Alexandra Ryan. Globalisation and the 'internal alchemy' in Chinese martial arts: The transmission of taijiquan to Britain [J]. East As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8, 2: 525-543.
二级引证文献6
1 史少博.论朱熹易学与理学的沟通[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2):40-44. 被引量:1
2 史少博.“太极,理也”沟通朱熹易学和理学[J] .嘉应学院学报,2007,25(1):27-31. 被引量:1
3 王金凤,李承贵.中国诠释学的个案研究--20年来中国诠释学研究述评[J] .现代哲学,2014(5):122-128. 被引量:2
4 郝苏彤.《周易程氏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衡水学院学报,2017,19(2):102-114. 被引量:3
5 姜文华.近二十年来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J] .宁夏社会科学,2017(3):5-15.
6 王林栋.从“《易》是卜筮之书”新诠看朱熹的易学观[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3,39(5):46-52.
1 陈守煜.易学研究的新进展——千古《洛书》、《河图》与八卦关系的揭示[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3):1-4. 被引量:4
2 姚兴富.19世纪新教传教士对太极说的批判与吸收[J] .江海学刊,2005(6):39-42. 被引量:1
3 解丽霞.综参古《易》:《太玄》的易学渊源[J] .周易研究,2007(4):37-43. 被引量:1
4 周建刚.张栻对周敦颐之学的继承与发展[J] .求索,2016(11):37-40. 被引量:1
5 任蜜林.《河图》、《洛书》新探[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0(4):37-42. 被引量:4
6 程强.周敦颐“太极”说的渊源及本义[J] .天府新论,2012(1):25-30.
7 苟志效.论张载的易学符号学思想[J] .岭南学刊,1999(5):79-81.
8 张静文.河洛解析三见[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12(2):27-32.
9 袁剑龙,王继强,马书军.中国古典哲学与太极拳[J]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16(4):102-103.
10 吕耀军.中国伊斯兰哲学中的无极、太极说[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S1):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