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淮地区二叠系孢粉组合带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两淮煤田勘探开发过程中获得丰富孢子花粉化石,笔者对此作了研究,建立了六个化石组合带,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资料。
作者
王家文
常峰
机构地区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出处
《安徽地质》
1997年第3期10-22,共13页
Geology of Anhui
关键词
二叠纪
孢粉组合
两淮煤田
分类号
P534.4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8
1
王亚琳,张交东,邱连贵,裴磊,徐春华.
试论合肥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单元划分[J]
.安徽地质,2002,12(2):97-103.
被引量:7
2
王明镇,张锡麒,赵秀丽.
鲁西地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孢粉组合及其分界[J]
.古生物学报,2004,43(3):349-365.
被引量:11
3
朱光,王道轩,徐春华,李学田,王勇生,刘国生,牛漫兰.
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剥露历史在合肥盆地的记录[J]
.高校地质学报,2004,10(4):594-605.
被引量:7
4
徐春华,宋明水,李学田,雷敏,邱连贵,徐佑德,江来利,储东如,杜森官.
合肥盆地安参1井石炭二叠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6):576-580.
被引量:5
5
方小东 ,朱光 ,徐春华 ,刘国生 .
合肥盆地安参1井同位素年代地层学研究[J]
.安徽地质,2005,15(4):246-250.
被引量:6
6
李任伟,孟庆任,李双应.
大别山及邻区侏罗和石炭纪时期盆-山耦合:来自沉积记录的认识[J]
.岩石学报,2005,21(4):1133-1143.
被引量:23
7
赵秀丽,李守军,张锡麒.
山东济阳坳陷二叠纪孢粉组合[J]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6,23(2):165-174.
被引量:11
8
苏维,黄兴龙,王明镇,张锡麒.
山东滕县煤田石炭—二叠纪孢粉组合[J]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6,23(4):399-418.
被引量:9
9
高联达.
山西晚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组合基本特征[J]
.地球学报,2008,29(1):18-30.
被引量:6
10
张交东,王登稳,刘德良,任风楼,赵玉华.
合肥盆地安参1超深井钻遇的基底时代问题讨论[J]
.地质论评,2008,54(4):433-43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苗慧心,张交东,周新桂,刘德良,李振生,宋立才,曾秋楠,刘旭锋,毕彩芹,孙福利.
合肥盆地安参1井前侏罗纪基底地层的孢粉组合特征与时代归属[J]
.地质学报,2018,92(3):466-48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辛存林,王露菡,季健健,张亚梅,王晶菁.
甘肃窑街植物群的地质时代及古地理区系研究[J]
.地质学报,2019,93(2):302-316.
被引量:4
2
彭措,王晶菁,辛存林,任文秀,王军,仵慧宁.
甘肃窑街中侏罗世蚌壳蕨科植物研究进展及其演化研究[J]
.甘肃地质,2018,27(3):17-26.
被引量:2
3
程晨,王军,李丹丹,吴秀元.
北祁连山东段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植物群——兼论华夏植物群起源中心[J]
.地质论评,2019,65(2):491-502.
被引量:1
4
侯学文,施泽进,孙泽轩,谭志远,田雪松.
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2020,66(3):727-738.
被引量:2
5
丁同福,汪敏华,赵俊峰.
华北型淮南煤田大构造成因分析及构造控水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20,48(4):102-108.
被引量:3
1
吕进英,高远.
遥感与地震技术探测两淮地区新构造——兼析其与天然地震的关系[J]
.地质科学,2014,49(2):576-587.
2
陆彦邦,李勇,王栋,杨清和,喻根.
安徽两淮地区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J]
.安徽地质,1993,0(3):8-15.
被引量:1
3
王永栋,江德昕,谢小平.
陕西秃尾河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J]
.沉积学报,2003,21(3):434-440.
被引量:13
4
唐新兴.
两淮地球物理界面及含煤区地球物理特征[J]
.中国煤炭地质,2010,22(7):66-69.
被引量:1
5
张华,徐磊,范炳恒,桑树勋.
两淮地区深部煤储层含气性预测[J]
.安徽地质,2002,12(1):35-38.
被引量:4
6
窦新钊,朱文伟,俞显忠,随锋堂,胡广青,赵志义.
安徽两淮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建议[J]
.安徽地质,2015,25(2):115-118.
被引量:11
7
陆彦邦,李勇,王栋,杨清和,喻根.
两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及相模式[J]
.安徽地质,1994,4(3):48-56.
被引量:4
8
吴江,陈钟惠.
两淮地区古蚌埠隆起之存在[J]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1,19(3):28-34.
被引量:7
9
董宇,兰昌益,曾庆平,杨本才.
两淮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初期岩相古地理[J]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4,22(6):9-12.
被引量:6
10
桂和荣,宋晓梅,彭子成.
安徽两淮地区第四系底部“停积—融坠型冰碛物”的研究[J]
.地质论评,2001,47(3):321-321.
安徽地质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