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0-13,36,共5页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9
-
1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2传统文化或成高考新考点[N].法制晚报,2015-03-30.
-
3徐梓,王立刚.传统文化该怎么理解该如何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17.
-
4冯勤.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现代价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
5高古.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4):62-66. 被引量:2
-
6张爱武.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104-107. 被引量:7
-
7蒋建霞.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J].考试周刊,2008,0(17):78-79. 被引量:2
-
8杜霞.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J].教育学报,2012,8(1):13-18. 被引量:40
-
9陈静.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境遇[J].新疆社科论坛,2002(6):66-68. 被引量:3
-
1欧国芳.中国希腊创世神话价值观差异之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9):330-331. 被引量:1
-
2黄丽霞.由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J].电影文学,2014(14):83-84.
-
3吴凡,王亚琼,李竹清.对“侠”的再认识与升华[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51-54.
-
4孙代尧,李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J].前线,2017(3):38-42. 被引量:5
-
5李钥,贺松柏.中西方神话文化价值差异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9):172-173. 被引量:1
-
6张艳国.中国传统骗行方式论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1(3):83-87.
-
7周冰洋.浅议斯密谈及的利己和利他的关系[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2):350-350.
-
8李维明.推销弱点也高明[J].优越生活,1998(10):24-24.
-
9陈文钢,章小瑾,叶丽萍.论动态人性下传统和当代文化发展困境[J].黑龙江史志,2013(23):340-340.
-
10薛韬.为人取利生己财[J].职业圈,2006(8):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