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文化意义陈晓春《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以及《南冠草》,是郭老在抗战时期创作出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史剧。由于郭老精深的史学修养和潇酒的艺术气质,这些历史剧能融诗史于一体,寓强烈的战斗性和深远的文化意义于一与炉。...
作者
陈晓春
机构地区
乐山师专中文系
出处
《郭沫若学刊》
1996年第3期16-22,45,共8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关键词
郭沫若
抗战时期
历史剧
《屈原》
文化精神
哲学精神
人民文学出版社
梁启超
民族文化
儒家精神
分类号
I207.3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6
1
阎嘉.
早期郭沫若与现代生命哲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0-65.
被引量:8
2
郑守江.
从文化学的视角对郭沫若抗战史剧的思考[J]
.郭沫若学刊,1996(1):61-68.
被引量:2
3
伍世昭.
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新说[J]
.郭沫若学刊,2001(3):13-23.
被引量:5
4
《重写现代性》,第8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5
张光年.《论郭沫若早期的诗》,《郭沫若专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6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5卷,第311-312页,人民文学出版,1989年.
7
《郭沫若佚文集》上,第74-75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
8
朱湘.《郭君沫若的诗》,《郭沫若专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9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7卷,第44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10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第262页,第286页,第294-295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
引证文献
2
1
陈晓春.
《女神》、《屈原》的本原精神及谱系探究[J]
.当代文坛,2007(6):96-100.
被引量:2
2
黄科安.
历史人物的构想与改写——试论郭沫若史剧创作[J]
.郭沫若学刊,2009(3):35-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卢松林.
郭沫若历史悲剧的美学意义初论[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22-25.
2
谭继和,魏红珊.
走向“文化中国”的解读——近十年郭沫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郭沫若学刊,2012(4):10-22.
被引量:1
3
王玉春,胡博雅.
溯源与重审:新世纪以来的《女神》研究[J]
.郭沫若学刊,2013(2):45-50.
1
田本相,杨景辉.
郭沫若对悲剧的贡献[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6):1-6.
2
冯异.
从《虎符》看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J]
.文史杂志,2010(5):38-41.
3
蒋潇.
论《高渐离》——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初论之一[J]
.唐都学刊,1986,2(1):42-48.
被引量:1
4
康平.
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创作[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1):52-56.
5
郑守江.
从文化学的视角对郭沫若抗战史剧的思考[J]
.郭沫若学刊,1996(1):61-68.
被引量:2
6
王华.
历史人物与艺术形象——浅谈《屈原》的“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J]
.昭通学院学报,1986,23(4):85-87.
7
左全安.
戏剧宝库的明珠——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14-20.
8
杨文.
浅析郭沫若历史剧中的人民本位思想[J]
.郭沫若学刊,1995(1):30-33.
被引量:1
9
鉴非.
《郭老一生写了多少个剧本》一文中的讹误[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5(2):148-150.
10
王邦祥.
郭沫若历史剧主要人物形象透视(上)[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1994(1):14-17.
郭沫若学刊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