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7-48,共12页
Explorations in Music
同被引文献52
-
1秦西炫.兴德米特旋律理论的实际运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2):59-64. 被引量:7
-
2姚恒璐.申克式图表与泛调性现象的剖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2):3-8. 被引量:4
-
3阮弘.异曲同工 不谋而合——我国民间音乐多声手法与西方近现代和声技法之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2):129-133. 被引量:2
-
4童昕.《老六板》旋律在三首现代音乐作品中的音高集合[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4):25-29. 被引量:2
-
5宁尔.“有限──可变五声性序列”的构成原理及其类别(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16(3):46-48. 被引量:2
-
6姚恒璐.非调性的十二音序列分析与音级集合分析(上)──对两种非调性音乐分析途径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16(1):11-13. 被引量:4
-
7孟酋.勋伯格十二音技法的产生及其与豪埃尔十二音技法的比较[J].中国音乐学,1997(4):97-113. 被引量:7
-
8程道法.湖北民间器乐曲中的序列结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2):26-32. 被引量:4
-
9倪军.把申克理论引进和声教学的创举──莱斯特《调性和声》评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2):68-72. 被引量:3
-
10姚恒璐.萨尔则的后申克式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4):42-4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杨静.交响合唱作品《红棉颂》分析[J].艺术教育,2010(12):98-99.
-
2罗丹阳.杨立青关于20世纪作曲技法理论的研究成果浅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3):100-100.
-
3郭冰涛.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分析[J].北方音乐,2015,35(14):35-35.
-
4康炜.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特点及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6(21):68-68. 被引量:5
-
5张佛崧.传统音乐保护与发展——兼论传统音乐在电子音乐时代的发展[J].艺海,2017(4):38-39. 被引量:1
-
6张倩.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21):7-7.
-
7王瑗瑗.高校音乐学作曲的理论课程探微[J].戏剧之家,2018(33):172-173. 被引量:1
-
8朱可一.关于简约派音乐作曲的研究与讨论[J].北方音乐,2017,37(8):111-111. 被引量:2
-
9畅志华.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音乐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技创新),2019,0(5):126-126.
-
10王瑗瑗.浅谈民族音乐的作曲技术[J].北方音乐,2020(16):40-41. 被引量:2
-
1张树洪.简述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源流与关系[J].戏剧丛刊,2003(2):73-74.
-
2周卫星.谈工艺美术史与考古学的关系[J].装饰,1999(6):55-56. 被引量:1
-
3陈树开.座标[J].宝藏,2009,0(8):35-35.
-
4葛逊.我们只想对你说[J].儿童音乐,2003(4):30-30.
-
5陈太春.戏曲表演程式的继承与创新[J].剧影月报,2008(3):72-72.
-
6朱维骏,程远.我的名字去飞翔[J].歌曲,2003,0(3):28-29.
-
7詹燕君.奥尔夫教学法融入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的可行性探讨[J].艺术教育,2006(12):42-42. 被引量:1
-
8北京电影学院隆重召开校友会成立大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1):90-90.
-
9张积强.浅谈戏剧创作与戏剧批评的关系[J].戏剧丛刊,2003(2):36-36.
-
10蔡朓,杨绍升,朱文霜.装饰设计工作室创建的可行性探讨[J].戏剧之家,2016(8):232-23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