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20,共9页
Explorations in Music
同被引文献202
-
1丁铃.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的配器分析[J].艺术探索,2004,18(5):23-30. 被引量:3
-
2黄汛舫.控制演化作曲教学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3):32-36. 被引量:1
-
3张业茂.主题的空间性发展与音乐的立体结构──巴托克《为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而作的音乐》第一乐章中的新思维[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S1):5-10. 被引量:3
-
4周倩.巴托克《第六弦乐四重奏Ⅰ》的发展手法及曲式结构特征[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S1):104-105. 被引量:2
-
5庄曜.计算机音乐通用信息数据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0(2):17-20. 被引量:4
-
6戴定澄.西方“新艺术风格”与15世纪上半叶多声音乐的理论与实践(上)[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1):35-45. 被引量:4
-
7秦西炫.兴德米特旋律理论的实际运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2):59-64. 被引量:7
-
8刘诚.杰苏阿尔多半音化和声风格探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4):17-29. 被引量:9
-
9阮弘.异曲同工 不谋而合——我国民间音乐多声手法与西方近现代和声技法之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2):129-133. 被引量:2
-
10陈铭志.新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复调新织体[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3):47-59.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8
-
1韩杰.民乐音源开发的现实意义[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9(2):130-131.
-
2李美丽.我国“曲式与作品分析”译著、论著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5(6):147-148.
-
3周杏.文以载道,乐以载学——记姚恒璐教授其人、其文、其乐[J].音乐创作,2014(10):23-28. 被引量:1
-
4张宇.音乐分析学科发展综述——试谈关于音乐分析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238-239. 被引量:1
-
5张燕.《童年印象》创作技法与演奏研究——第二首《今天不要游逛了》[J].当代音乐,2015(1):72-73.
-
6张宇.“道妙无形,文以载道”——从思维范式解读中国音乐界音乐分析技术与观念之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1):79-82.
-
7张燕.《童年印象》创作技法及演奏研究——第一首《伊凡的歌》[J].音乐创作,2015(11):170-172.
-
8张升浩.音乐形象分析在作曲理论课程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7(6):78-79.
-
1姜丽娜.浅说舞蹈语言[J].北方音乐,2010,30(6):76-76.
-
2李贵武.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要点[J].中国音乐学,2000(S1):67-69.
-
3徐寒梅.歌唱的乐感[J].艺术探索,1998,12(S1):126-132. 被引量:1
-
4姚爱莲.海顿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装饰音处理[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4,12(2):49-52. 被引量:2
-
5赵屏国.钢琴套曲《四季》的演奏与教学(十一)[J].钢琴艺术,1998(5):30-32.
-
6陈朗江.关于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7,15(1):18-21.
-
7李诗源.当代中国音乐的节奏语言[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13(1):30-35. 被引量:8
-
8赵屏国.关于背谱问题[J].钢琴艺术,1999(5):50-52. 被引量:8
-
9张雅琪,王钰.浅谈黑白装饰画中线条的节奏与韵律[J].艺术时尚,2014,0(10):39-39.
-
10张巍.节奏语言生成方式的研究--亨利·考威尔的节奏语言[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3):6-1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