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东方》
1996年第1期45-48,共4页
The New Orient
同被引文献6
-
1魏韶华,李霞,金桂珍."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在鲁迅的"庸众"与海德格尔的"常人"之间[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56-60. 被引量:1
-
2竹内好.鲁迅[M].东京:日本评论社,1944.
-
3鲁迅.帮闲法发隐[M]// 鲁迅全集卷5·准风月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72.
-
4倪墨炎.鲁迅与邵洵美的纠葛--对张芙鸣先生《诗人邵洵美的命运》的回应之二[N].中华读书报,1999-02-24.第6版.
-
5鲁迅.文化偏至论[M]∥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6魏韶华.关于克尔凯郭尔在中国[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6):16-21. 被引量:2
-
1李洪连.论郑珍与杜甫诗歌的悲剧意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34(1):75-80.
-
2鹤独行.遗计[J].武侠故事,2009,0(10):138-138.
-
3笑笑[J].党建文汇(下半月),2015,0(4):62-62.
-
4牟方磊,胡亚萍.大视野·新方法·高境界——读《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与转化》[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6):140-142.
-
5林莉.如果你没有抚摸过波浪[J].诗探索,2013(4):82-84.
-
6吴俊龙.个人、自然和想象力:浪漫主义视角下的索尔·贝娄小说创作[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2):26-28.
-
7李宁.“被抛”的孤独个体——胡学文小说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9):83-83.
-
8古大勇.对于“存在”的东方体验与言说——浅论鲁迅与存在主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8):47-50. 被引量:1
-
9姚敏儿.生命中无处不在的孤独(外一篇)[J].椰城,2015,0(6):40-41.
-
10孙琼.相同的境遇,不同的选择——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爱孩子的男人》中亨妮和路易的女性形象[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4):3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