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95年11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说:"中国的电影业看来就象一座尚未开发的金矿……"确实,中国拥有12亿人口,无疑成为包括电影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大市场。但是如何赢得这个大市场的青睐呢?中国50万电影人也在思考、探寻、突破,他们的各种尝试与举动,使90年代的中国电影出现了许多新景象。中国电影走向市场据说,日本电影不景气的境况已持续多年,至今未见好转。日本财力雄厚的大企业已经很少向电影业投资。而今,中国电影业也正困难重重。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曾高达293亿人次,近两年锐减为30亿人次。毫无疑问,电视、录像、歌舞厅、卡拉 OK 等多种娱乐形式冲击了电影,而电影人面对由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转轨的不适应,也是原因之一。大家正处在转型的阵痛中。电影院惨淡经营曾经万头攒动的电影院,辉煌已成昔日景象,如今要重振旗鼓,确非易事。从北京地矿部地质礼堂影院的经营,可管中窥豹。北京地矿部地质礼堂的女经理陈淑萍没日没夜地忙,目的只有一个: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地质礼堂位于北京西四繁华地带,陈淑萍1988年调来时,正是观众开始锐减的时候。1340个座位,常常只有几十个人。到1993、1994年,影院上座率只有5%或6%。影院平均上座率要达到30%~40%以上才收支平衡。"真是举步维艰啊。"陈淑萍感叹。如果不是开设了录像、舞厅、卡拉 OK、台球等娱乐厅,以副业养主业的话,影院就没法活。他们也曾想了很多办法招揽观众:翻出旧片子按系列放映,放新片时请导演、演员与观众见面;抽幸运观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