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说文解字》“读若”作用类考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统认为“读若(读如)”的作用是注音偶或说明通假不够全面。本文经过对《说文解字》750个读若字中一些字的分析,发现“读若”有5种作用:说明同源字、说明异体字、说明古今字、说明通假字。
作者
冯玉涛
机构地区
宁夏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1-22,共12页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读若
功能
分类号
H16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7
1
夏渌.
释弜 张宗骞《卜辞弜、弗通用考》的商榷[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1,35(3):66-73.
被引量:2
2
夏渌.
论古文字的兼并与消亡[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45(2):85-91.
被引量:7
3
冯玉涛.
“阿堵”的意义及流变──兼论“阿”、“阿谁”的意义[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9(4):9-12.
被引量:1
4
刘世俊.
论训诂学术语及其规范[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8(1):5-11.
被引量:5
5
冯玉涛.
古注“读与某同”作用类析[J]
.古汉语研究,2000(1):13-17.
被引量:2
6
刘又辛.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中国语文,1957,(5).
7
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8
林尹.周礼今注今译[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237.
9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
顾野王.玉篇[Z].北京:中国书店,1983.
引证文献
12
1
陈庆国.
例说《说文》中可用而未用的篆字[J]
.汉字文化,2022(24):6-8.
2
冯玉涛.
古注“读与某同”作用类析[J]
.古汉语研究,2000(1):13-17.
被引量:2
3
王卯根.
浅释《说文解字》的“声读同字”现象[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4):75-79.
4
冯玉涛,李长.
例说汉字的兼并和消亡[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89-94.
5
彭霞.
论形声字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层次性[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11-120.
被引量:6
6
张瑜.
《说文解字》“读若”字与被释字关系的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9):33-34.
7
仲洁,赵兵战.
一种特殊的通假字──兼论通假的定义[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6):38-41.
被引量:4
8
郝士宏.
《说文解字》“读与某同”考释[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2(4):54-59.
9
李惠.
《说文解字》中的“读若”浅析[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5):89-91.
10
彭霞,李长.
例说汉字兼并的原因和结果[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42(6):43-48.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向亮.
用《说文》中的“读若”求本字浅探[J]
.宜宾学院学报,2005,5(3):84-86.
2
王卯根.
浅释《说文解字》的“声读同字”现象[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4):75-79.
3
郭晓君.
流行通假之我见——兼论通假与假借的区别[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5(2):17-19.
4
张治东.
从赵古则之《六书本义》探析假借[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50-56.
被引量:1
5
金钰.
通假对文字发展和文字简化的影响[J]
.文化学刊,2015(10):85-86.
被引量:1
6
刘忠华,张军.
论三种不同性质的假借及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1):78-83.
被引量:3
7
张治东.
赵撝谦《六书本义》“同形字”探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3):10-17.
被引量:2
8
席兰.
也谈形声字产生的原因[J]
.新乡学院学报,2020,37(2):53-55.
9
张晓梅.
以手语为参照的传统六书理论再探讨[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5):115-123.
被引量:1
10
高丽娟.
基于数据挖掘的“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西安翻译学院论坛,2021,28(3):27-33.
1
张瑜.
《说文解字》“读若”字与被释字关系的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9):33-34.
2
王卯根.
《说文》形声字“读若”注音条例考[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4):25-28.
被引量:1
3
张文霞.
浅析《文选》李善注引《说文》之被释字[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0(1):52-54.
被引量:1
4
李茂康.
《新华字典》中的“〈古〉又同某”[J]
.辞书研究,1999(2):106-111.
5
刘乃叔.
“朕”本义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69-70.
被引量:5
6
于建华.
《集韵》的同字为训[J]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1):1-3.
7
刘晓敏.
《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6):126-128.
8
陈朝阳.
《辞源》(修订本)中的“通”、“同”及其它[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7,17(2):51-55.
9
马文熙.
形训界说辨正[J]
.古汉语研究,1995(3):37-43.
被引量:2
10
丁姝.
《释名》声训的开合口问题[J]
.文化学刊,2017(2):201-204.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