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甲午战争后,清帝国的衰落突然加速,普遍的贫困和骚乱构成19世纪末晚清社会最基本而又最浓重的底色.1898年冬春之交起,全国米价又异常上涨,出现了罕见的米荒,最终引发了一场在广东、安徽、浙江、江苏等多省蔓延的骚乱(笔者称其为"米骚乱"),直至新谷登场,米荒缓解,米价渐平,这场风潮才渐渐散去.本文即对此进行剖析.1898年的"米骚乱"虽然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却折射出晚清社会的诸多特质,对它的剖析,有助于我们走近百余前的那段历史.[1]
出处
《档案与史学》
2004年第3期20-24,共5页
Archives and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