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俗曲〈满江红〉研究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所谓俗曲〈满江红〉,非指南曲“南吕宫”、“正宫”亦不是北曲“仙女宫”之〈满江红〉。 俗曲〈满江红〉,是“清淮小曲”、“扬州清曲”、“宿迁淮红调”、“徐州丝弦”、“赣榆牌子曲”等曲种的核心曲牌。从它的组套形式来看,系我国唐、宋“诸宫调”之遗韵。今研究俗曲〈满江红〉,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曲式学或有所裨益。 一、俗曲〈满江红〉的源流 最早记载俗曲〈满江红〉曲牌的,乃是清乾隆(1793)年间李斗《扬州画舫录》: “二十年前尚哀泣之声,谓之〈到春来〉又谓之〈木兰花〉。后以下河土腔唱〈剪靛花〉,谓之“网调”,近来群尚〈满江红〉,〈湘江浪〉,皆本调也。” 这里所谓的“下河土腔〈剪靛花〉”,即指今江苏、扬州市以东的“里下河”地区,包括高邮、宝应、兴化、泰州以及盐城、阜宁等地。所谓“近来群尚〈满江红〉、〈湘江浪〉,皆本调也。”说明俗曲〈满江红〉源于苏北地区。 又据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载: “明、清民歌、小曲部分存目”“见于清代著录的208首小曲中存有〈满江红〉。”可见,俗曲〈满江红〉流行于清代中叶已无疑。 武俊达先生曾在“五大宫调“之一的《曲牌〈山坡羊〉研究》中说: 在苏北有纵横二线和一点,即赣榆、海州、灌云、响水、滨海、阜宁。
作者 梁生安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2期37-38,共2页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Music & Performanc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6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