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改革如何做到“精学管用”的一点设想
出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7-18,共2页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1邓会君.瞿秋白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探[J].河北学刊,2014,34(3):191-193. 被引量:1
-
2李淑梅.对认识如何可能的回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新解[J].哲学动态,1990(5):13-14. 被引量:6
-
3汤福球.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3(3):62-64. 被引量:3
-
4石倬英.应当加强“知识论”研究[J].哲学动态,1985(6):14-15.
-
5王大骐.乔尔·科恩 风中的白色礼帽[J].南方人物周刊,2011(41):80-82. 被引量:1
-
6蒙培元.目的与工具——儒学与现代文明的一个理论课题[J].北京社会科学,1997(4):16-21. 被引量:9
-
7宋清华,王冰峰,张清波.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改革刍议[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2):79-82.
-
8林雪原,刘素娟.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40-40. 被引量:2
-
9贺来.“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哲学前提[J].哲学研究,2005(1):24-30. 被引量:30
-
10杨方亮.素质教育、逻辑观与逻辑现代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2):1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