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31-34,共4页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同被引文献10
-
1朱平.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6):63-66. 被引量:56
-
2叶新东,陈兴桂.从管理科学的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7):119-120. 被引量:8
-
3王小燕.论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理论学刊,2004(8):87-89. 被引量:34
-
4沈兴全.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9):57-58. 被引量:37
-
5徐静,潘德江,黄飞.以人为本,全面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1):20-22. 被引量:17
-
6冯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教育探索,2002(6):84-85. 被引量:27
-
7张启胜.浅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4):48-51. 被引量:14
-
8王贤.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宁夏社会科学,2002(4):9-11. 被引量:20
-
9刘献君.在专业教学中促进科学与人文相融[J].中国高等教育,2002(22):3-6. 被引量:50
-
10王芳明.“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内在统一性[J].学术交流,2004(1):167-169. 被引量:14
-
1王文寅.关于理工院校人文社科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z1):81-83.
-
2杨葵.那时爱情那时书[J].视野,2013(4):24-25.
-
3张绪刚.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完善理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7. 被引量:1
-
4孙大军,宋连胜.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8(7):64-65. 被引量:1
-
5范海龙,徐宪春.论“双非”高校必须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1):14-17.
-
6李先光.充分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2(2):56-59.
-
7人文社科花开理工院校 成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正式成立[J].四川社科界,2010(5):3-7.
-
8孟青.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发展方向初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121-121.
-
9R.汉德逊,予华.改革教育体制,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J].国外社会科学,1984(5):45-46.
-
10大学学报类期刊影响因子理工院校排序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112-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