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山西省农金系统谁都知道,1991年,忻州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成果在全省是坐“冷板凳”的。全区319个核算单位,就有236个发生亏损,累计亏损额高达5624万元,是全省有名的亏损大户,而两年后,就改落后面貌,不能不令人称赞。那么,他们是用什么“灵丹妙药”治愈了这一“顽症”呢?带着这个十分令人振奋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追踪采访。 一、“他山之石”的启迪 让我们把时光追溯到1991年的岁月吧!面对当时如此惨淡的经营局面,该地区中心支行党组一班人忧心忡忡。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驱使着他们苦苦思索着,探寻着既能结合当地实际,又有普遍推广价值的“扭亏”良策。 正值节骨眼上。
出处
《中国农村金融》
1995年第1期33-33,共1页
China Rural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