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1-14,共4页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0
-
1程玉申,周敏.国外有关城市社区的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8(4):56-63. 被引量:70
-
2高永久.论民族地区实施城市梯度推移战略的效应及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04(4):44-46. 被引量:4
-
3张鸿雁,殷京生.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社会结构变迁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32-41. 被引量:29
-
4顾骏.过度组织化: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结构背景及其社会学意蕴[J].东方文化,2002(4):18-22. 被引量:7
-
5[14]蔡禾主编.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C].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84.
-
6[16]高永久主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研究[C].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53~54.
-
7华伟.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J].战略与管理,2000,(1).
-
8张鸿雁.论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分异与变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规划师,2002,18(8):5-8. 被引量:39
-
9万仁德.转型期城市社区功能变迁与社区制度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1(5):33-36. 被引量:12
-
10杨森.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3(1):47-50. 被引量:9
-
1王松青.经济互补运动的功能及其操作刍议[J].生产力研究,2002(6):112-114.
-
2谭志军,黄建宏.分工功能问题探讨——从另一视角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思想[J].企业导报,2010(2):260-262.
-
3管.怎样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的正负功能[J].上海改革,1994(2):41-41.
-
4邓伟志.货币与社会[J].探索与争鸣,2004(7):2-4.
-
5社会博览[J].学习与研究(北京),1994(3):38-38.
-
6陈路,余磊.地方政府化解社会冲突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9):86-88.
-
7姚亮.重视构建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吸纳机制[J].教学与研究,2011(10):42-49. 被引量:4
-
8李晓莉,聂万勇,裴秋宇,秦瑛.从小资的消费方式解读社会资本的正功能[J].活力,2006(6):129-129.
-
9秦枫.贫困的合理性与贫困救助过程中的负功能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1):18-19. 被引量:1
-
10陈多闻,欧庭高.技术创新负功能及其原因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8):143-14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