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孙中山先生早在求学时代就注重经济学的研究,但先生主张的"钱币革命"却鲜为人道。本文即针对这种缺憾,试就先生"钱币革命"主张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略作发微,期能有裨于对先生思想的全面了解。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辛亥革命成功,先生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职。定鼎之初,百废待兴,在经济方面先生尤致力于"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之纲领的贯彻。与此同时,他也关注着钱币问题,1912年作《钱币革命》一文,论之甚详。为什么此时提出钱币问题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中国也不例外;金银散放民间,自由流通,固有益于物价平稳,但革命政府建立伊始急需筹措大笔资金却无计可施。二是新军队要急剧扩大,以防止旧势力反攻倒算和外国军事力量的压力,现金之需迫在眉睫。此时革命政府曾向六国银行团借款,却没有成功;而沙皇俄国又"攫我蒙古",虎视长城。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山先生果断构想和提出了"钱币革命"的主张,所谓"非常之变,当出非常之方以应之"。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51-52,共2页
Rural Financ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