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昨天的小说与小说观念——四十年代小说理论概说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严格的说,四十年代小说理论与创作,并不具有独立的形态,它与三十年代的小说理论与创作不能截然分开——尽管由于“时代”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某些新质。因此,我们对四十年代小说理论的考察,必须建立在这一事实基础上:到了三十年代,以刻划“人物”为中心的写实小说已经是小说创作中的“正格”,与此相适应,人物典型化的理论。
作者
钱理群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4-80,共7页
Shanghai Literature
关键词
小说观
小说理论
四十年代
理论与创作
写实小说
新质
废名
现代小说
路翎
胡风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4
1
郑燕虹.
试论《人鼠之间》的戏剧特点[J]
.外国文学,2001(3):63-68.
被引量:7
2
冯至.
外来的养分[J]
.外国文学评论,1987(2):3-8.
被引量:33
3
朱晓进.
“山药蛋派”小说创作的“戏剧化”倾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52-59.
被引量:2
4
白烨,王朔,吴滨,杨争光.
选择的自由与文化态势[J]
.上海文学,1994,0(4):68-76.
被引量:44
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6
唐湜.伍子胥(书评).文艺复兴,1947,.
7
郁达夫.《战时的小说》[J].《自由中国》,1938,1.
8
田仲济.《报告文学的产生及成长》[J].《天下文章》,.
9
孙犁.《论战时的英雄文学》[N].《晋察冀日报》,载1941年12月16日.
10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Z].,..
引证文献
7
1
谢昭新,李丽.
论四十年代小说理论的时代性演进[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4):193-203.
2
李丽.
论20世纪40年代小说理论的“典型化”[J]
.殷都学刊,2006,27(1):73-76.
3
冯金红.
体验的艺术──论冯至四十年代创作[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3):186-206.
被引量:6
4
陈婵.
错位与重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伍子胥》的接受与阐释[J]
.中国文学研究,2016(1):81-85.
被引量:1
5
王爱军.
“场景”叙事: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体小说的文体价值[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3(3):31-37.
被引量:1
6
许兵.
影像消费时代的文学生产[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0(2):15-19.
被引量:2
7
李丽.
变异与复归——关于战时小说理论的一点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2004(1):140-14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叶祝弟.
纯文学刊物的式微与先锋派小说的终结[J]
.理论与创作,2005(5):35-37.
被引量:5
2
秦韶峰,叶祝弟.
从纯文学刊物的溃败看先锋派小说的终结[J]
.当代文坛,2005(6):18-20.
3
刘纪新.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雕塑——对冯至诗歌《鼠曲草》的解读[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5):199-202.
被引量:2
4
郁勤.
个体诗意化存在的困境与勇气——重读冯至诗化小说《伍子胥》[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1):55-57.
被引量:1
5
刘纪新.
论冯至《十四行集》的超越精神[J]
.兰州学刊,2012(2):120-123.
被引量:2
6
万春怡.
在路上——《十四行集》与克尔凯郭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3):43-44.
7
王玉明.
影视剧“情境化”即兴创作的运用及条件[J]
.艺术生活,2020(5):4-10.
8
刘纪新.
山居生活与冯至的《十四行集》[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8(3):49-52.
9
薛晓磊.
遇惑与解惑:《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释疑[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5):58-61.
被引量:1
10
潘宝.
论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本的删改现象——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江上》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9):118-120.
1
朱晓燕.
文学创作中的环境与人物[J]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5):182-183.
2
贺华.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戏剧冲突[J]
.语文建设,2014,0(12Z):22-23.
被引量:3
3
马晓雁.
《小鲍庄》研究综述[J]
.青海师专学报,2009,29(1):73-77.
被引量:1
4
宋兴杰.
太史慈形象的比较研究[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5):82-85.
5
王光辉.
对人物“典型化”的探讨——以舞蹈《扇妞》为例[J]
.大舞台,2013(2):102-103.
6
赵英.
鲁迅在整理祖国文化遗产中的非凡贡献[J]
.鲁迅研究动态,1987(4):2-9.
被引量:1
7
范智红.
“叙述”与“描写”──四十年代小说艺术论之一[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1):91-115.
8
范智红.
平凡生活的复现及其叙事功能──四十年代小说艺术论之一[J]
.文学评论,1997(2):113-127.
被引量:10
9
张扬.
张恨水四十年代小说与重庆[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61-65.
被引量:1
10
邱慧.
现实主义文学光辉闪耀——以契诃夫《打赌》为例[J]
.青年与社会,2013(2):295-295.
上海文学
199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