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77-82,共6页
New Height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21
1 唐桦.“政治成熟”与中国的政治成熟之路[J] .东南学术,2004(6):94-99. 被引量:8
2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6-10-11.
3 [德]马克斯·韦伯著.甘阳等译,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北京: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4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6 Sun,W. , & Guo, Y. Unequal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and cultural politics of inequality / edited byWanning Sun and Yingjie Guo. Abingdon, Oxon, NewYork: Routledge,2013.
7 李克强.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R].2014.
8 曼弗雷德.B.斯蒂格.全球化面面观[M].丁兆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41 -52.
9 习近平.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4.
10 Marc Lynch. The Arab Uprising: The Unfinished Revo-lutions of the New Middle East,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3.
二级引证文献15
1 王伟.增强族际信任:当前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的重要任务[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6):86-93. 被引量:10
2 李小林.民族交往价值体系建构:核心价值观培育视角[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8):1-4. 被引量:1
3 张文龙,王建华.新时代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影响因素与时代转向[J] .兵团党校学报,2018(6):98-102. 被引量:5
4 丛培兵,单亚楠.国语学习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的作用[J] .南方论刊,2019(3):107-109. 被引量:3
5 张文晓.习近平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1):47-51. 被引量:16
6 刘永强.“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之探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5):277-278. 被引量:9
7 张萍,齐传洁.十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综述[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5):73-80. 被引量:18
8 王玉清,李东,陈玥彤.旅游促进南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现路径探析[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0,41(11):17-22. 被引量:1
9 徐海霞.嵌入式社会结构视角下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效果研究——基于新疆南北疆14个县、市的实地调研[J] .兵团党校学报,2022(2):94-101. 被引量:1
10 黄德雄,黄德英.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的文献回顾与思考[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42(2):1-10. 被引量:3
1 夏金霹.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1):34-38.
2 黄奔月,熊振强.中国村民自治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3):60-61.
3 达鹏轩.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搞好民族工作[J] .民族工作,1994(3):34-34.
4 李新民.实践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J] .中国司法,2002(6):10-11. 被引量:1
5 姚俊开.民族区域自治核心的探析[J] .法制与经济,2009,18(14):97-98. 被引量:3
6 周炎峰.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 .江淮法治,2007(07S):57-57. 被引量:2
7 蒋先进.加强法制建设 推进依法治国[J] .理论与当代,1998,0(1):12-13.
8 依法治国[J] .吉林人大,2005,0(2):32-32.
9 王新.努力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J] .工会理论与实践,2000,14(A05):17-18.
10 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试行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J] .党建研究,2011(3):5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