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文化》
1994年第1期52-70,共19页
Chinese Culture
共引文献82
-
1俞方洁,李勉.从图像看滇文化中的古印度文明因素[J].形象史学,2019(2):142-155.
-
2陈柏宇,田野.古滇青铜扣饰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文化学刊,2021(2):24-27.
-
3陈亮.高原驰骋——古滇国骑士装备及马具演变[J].北京民俗论丛,2021(1):288-305.
-
4梶山胜,刘西诺(译),魏煜民(译),李昆声(校),黄德荣(校).从汉代滇国贮贝器的型式变化见其普遍性与独特性[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9(1).
-
5邢文.论帛书《周易》的篇名与结构[J].考古,1998(2):64-66. 被引量:4
-
6王星光.炎黄二帝与科技发明[J].中原文物,1999(4):25-33. 被引量:1
-
7王元鹿.纳西东巴文字与汉字不同源流说[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8(1):93-95. 被引量:8
-
8刘永华.中国古代佩剑佩刀与佩带方法[J].戏剧艺术,1996(2):80-92. 被引量:5
-
9杨生民.汉宣帝时“霸王道杂之”与“纯任德教”之争考论[J].文史哲,2004(6):62-66. 被引量:3
-
10王晖.从豦簋铭看西周井田形式及宗法关系下的分封制[J].考古与文物,2000(6):46-5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23
-
1袁青.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与先秦儒道的公平公正思想[J].哲学评论,2019(2):1-14. 被引量:3
-
2田树生.释中[J].殷都学刊,1991,12(2):1-5. 被引量:14
-
3胡念耕.唐兰释“中”补苴[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9(2):205-207. 被引量:11
-
4龚胜生.试论我国“天下之中”的历史源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3(1):93-97. 被引量:12
-
5王中江.道与事物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实义考论[J].哲学研究,2010(8):37-47. 被引量:122
-
6蒙培元.略谈儒家的正义观[J].孔子研究,2011(1):4-9. 被引量:25
-
7戴卡琳,袁青,李庭绵.墨家“十论”是否代表墨翟的思想?——早期子书中的“十论”标语[J].文史哲,2014(5):5-18. 被引量:7
-
8张法.中与中国审美观念的起源[J].贵州社会科学,2015(7):4-11. 被引量:5
-
9陈洪杏.孔子“无为而治”说辨微[J].哲学研究,2015(7):57-63. 被引量:4
-
10张法.鱓·鼍·夔:鼓在中国远古仪式之初的演进和地位[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3):1-10. 被引量:5
-
1段虚书契考释三种(全二册)[J].书品,2006(1).
-
2福建鼓励台商来闽投资文化产业[J].福建艺术,2009(3):66-66.
-
3逸琳.神秘古曼童[J].看世界,2012(12):82-82.
-
4熊永忠.云南少数民族的龙舟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1994(1):20-22. 被引量:3
-
5云南文山铜鼓文化[J].中国绿色画报,2012,0(5):58-58.
-
6祁庆富.晋宁石寨山铜鼓朱鹭纹的文化阐释[J].民族艺术,2006(3):38-48. 被引量:7
-
7马健雄.“石寨山文化”的文化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8(4):6-11.
-
8宋蜀华.论历史人类学与西南民族文化研究──方法论的探索[J].思想战线,1997,23(3):34-42. 被引量:12
-
9福建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J].共产党员,2008(9):29-29.
-
10张冠梓.南国鼓声悠 夷人沧桑流——谈铜鼓文化[J].百科知识,1998(11):5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