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冯雪峰1936—37年在上海情况的新史料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冯雪峰1936—37年在上海的经历,包括关涉党同鲁迅关系方面,历来看法不尽一致,近来又有些议论。笔者因业务工作关系,在历史档案中接触到1936—37年间,党中央领导人给冯雪峰的若干函电,对冯雪峰到上海后工作的若干议论,以及一些有关冯雪峰的史料。这些文献、史料,是认识、评价冯雪峰及与冯雪峰相关的人和事的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兹扼要评述如下,讹误失当处请前辈和识者指正。
作者
程中原
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14,共7页
关键词
历史档案
胡风
五十年代
董健吾
国防文学
大众文学
文学运动
白区工作
“七七”事变
质言之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3
1
张永泉.
关于鲁迅与《答托洛斯基派的信》的关系的疑问[J]
.鲁迅研究月刊,1999(3):37-40.
被引量:7
2
夏衍.
一些早该忘却而未能忘却的往事[J]
.文学评论,1980(1):92-101.
被引量:12
3
倪墨炎.
鲁迅写信祝贺红军长征胜利一事的思考[J]
.鲁迅研究动态,1984(3):22-25.
被引量:5
4
党中央领导人给冯雪峰的函电[J]
.新文学史料,1992(4):4-7.
被引量:9
5
叶德浴.
郭沫若对鲁迅态度剧变之谜[J]
.鲁迅研究月刊,2004(7):51-60.
被引量:9
6
长堀佑造.
鲁迅“革命人”的提出——鲁迅接受托洛茨基文艺理论之一[J]
.鲁迅研究月刊,2002(10):24-34.
被引量:16
7
楼适夷在一次作家座谈会上的发言[J]
.新文学史料,2002(3):4-8.
被引量:5
8
史纪辛.
再谈鲁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一则史实[J]
.鲁迅研究月刊,2001(7):4-6.
被引量:2
9
方维保.
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551-555.
被引量:4
10
金宏宇.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版本与修改[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6):76-84.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6
1
赵歌东.
从冯雪峰的秘密使命看“两个口号”论争[J]
.东岳论丛,2009,30(9):23-31.
被引量:5
2
赵歌东.
横站的“同路人”——鲁迅与左翼文艺运动的内在关系及其姿态[J]
.文史哲,2012(1):140-154.
被引量:7
3
胡明.
也谈瞿秋白与鲁迅、冯雪峰[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1):71-80.
被引量:2
4
张钊贻.
冯雪峰“神化”鲁迅的努力、困境和贡献[J]
.文史哲,2016(3):116-138.
被引量:3
5
郭帅.
中共特派员制度与“两个口号”论争的若干问题[J]
.鲁迅研究月刊,2022(1):72-84.
被引量:1
6
郭帅.
中共特派员制度与“两个口号”论争的若干问题[J]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5):30-4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郭帅.
冯雪峰与《卢代之死》[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4):217-231.
2
田刚,刘茸茸.
从“同路人”到“旗手”——鲁迅形象塑造及其“杂文自觉”[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1):103-117.
被引量:1
3
万莹,刘璐璐.
鲁迅作品中外来词研究[J]
.江汉论坛,2012(12):99-102.
被引量:1
4
陈国恩,陈昶.
从“游民”到左翼作家——论艾芜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J]
.江汉论坛,2013(4):84-87.
被引量:1
5
张娜.
对“左联"纲领的“矫枉”与“过正"——鲁迅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0):171-172.
6
崔云伟,刘增人.
2012年鲁迅研究述评[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6-113.
7
刘云.
左翼文学场域的运作规则——《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手稿辨正[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47-153.
8
张欢.
20世纪革命框架下解读左翼文化-政治结构及其理论家——以冯雪峰为线索[J]
.文艺争鸣,2015(3):11-24.
9
彭冠龙.
树欲静而风不止——从1936年鲁迅的处境与心态看《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事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9):84-91.
被引量:1
10
李国华.
有意味的政治形式——鲁迅“立此存照”系列文本的考释[J]
.文学评论,2017(5):167-174.
被引量:2
1
钱钟书杨绛的六封书信[J]
.出版史料,2003(2):44-46.
2
徐晓哲.
别样的风景,别样的依恋——评沙痕的散文[J]
.草原,2009(1):12-12.
3
党中央领导人给冯雪峰的函电[J]
.新文学史料,1992(4):4-7.
被引量:9
4
傅修海,刘红娟.
“非虚构写作”漫议[J]
.文艺评论,2012(3):21-24.
被引量:5
5
陈子善.
对《鲁迅署名宣言与函电辑考》的两点补充[J]
.鲁迅研究动态,1986(4):38-39.
6
编后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2):216-216.
7
王泽强.
新发现的史料与汪藕裳生平事迹补正[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3):115-116.
8
刘建军.
铁狮子胡同生活琐忆[J]
.美文(上半月),2010(11):10-15.
9
建国前记录红军长征的书籍[J]
.长篇小说选刊,2006,0(5):8-8.
10
廖高群.
读一个作家的档案[J]
.牡丹,1995,0(3):37-41.
新文学史料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