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怎样使学生进入一种“愤”“悱”状态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启发式”教学的出处。但后人对孔子所说的“愤”和“悱”究竟是什么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颇有争议。其中以朱熹的解释影响最大,逐渐也就形成一种权威性的解释了。朱熹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就是说,教学必须首先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心里想知道可又一下子弄不懂,口上想表达可又一下子说不清楚。不到这个时候,就不教给他。
作者 刘新国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 1992年第4期12-12,2,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