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背越式跳高的项目特征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背越式跳高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事物迄今仅20余年。在第十九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伯里首次采用这种跳高姿势,就以2.24米的成绩获得金牌,由此而引起了跳高姿势上的又一次重大的革新和转变。这种新的跳高姿势,其优越性为众多运动员的实践所证明,因而逐步。
作者
田小源
机构地区
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
出处
《四川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1-44,共4页
Sichuan Sports Science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踏跳
竞技体育运动
项目特征
过杆
身体重心
力量型
助跑速度
力量素质
发展趋势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5
1
苏斌,吕乙林,张利平.
背越式跳高“两步”起跳的初步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1):104-108.
被引量:34
2
狄凤岗.
试论蹬地力量与跑速和跳跃高度的关系[J]
.体育科学,1986,7(1):70-73.
被引量:6
3
禹小明.
试论跳跃动力的力学依据——与陈有源教授商榷[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26(2):91-93.
被引量:9
4
周成之,王保成.
人体起跳机制和起跳效果之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5,2(4):1-11.
被引量:33
5
韩慧.
对跳高技术的新理解——从美国生物力学专家德皮纳教授讲课所学到的[J]
.田径,1997,0(6):17-20.
被引量:29
6
李国东,赵连甲.
现阶段中国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至起跳的技术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75-977.
被引量:35
7
凯勒·特勒兹[美].跳高的要素[J].[英]田径技术,1993,.
8
黄健 白二宇.跳高[A]..田径教练员指南[C].,1992..
9
.现代运动员与教练员[Z].[澳大利亚]摘译,1998..
10
迈克·温塞[美].跳高指导[J].[美国]田径季刊,1991,(4).
引证文献
4
1
曹莉,曹景伟.
当代田径跳跃项目训练发展的趋向[J]
.中国体育科技,1998,34(2):9-13.
被引量:5
2
郑富.
背越式跳高最后两步助跑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6):183-185.
3
陈燕华.
试析背越式跳高助跑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转换[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4):57-60.
被引量:7
4
许延威,熊西北,周中革.
对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周中革不同时期技术的比较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554-55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戴勇.
论跳远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负荷特征[J]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2):21-23.
被引量:2
2
许青生,王志勤.
普通高校跳跃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实施“三超”训练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19-121.
被引量:1
3
程丽平.
江苏省青少年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68-70.
被引量:3
4
阳国诚.
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衔接技术原理及其训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87-88.
被引量:12
5
罗光霞,吕季东.
跳远速度训练与弹跳力训练的有机结合[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13(3):35-36.
被引量:4
6
李金珠,于建成.
中国田径优势项目制胜规律探析[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1):10-12.
被引量:12
7
杜香当.
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的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141-142.
被引量:2
8
林明.
“合三为一”与“摆跳”——现代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动力学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101-104.
被引量:16
9
张本春.
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跳跃运动员实施助力训练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560-561.
被引量:3
10
叶捍军.
女子优秀跳高运动员顾碧威倒三步助跑中人体空间变化特征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27-28.
1
陶笑天.
最佳跳高姿势是什么?——“理想跳高技术模式”质疑[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4,8(2):51-57.
2
王代才.
論两种跳高姿势的优劣及发展方向[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1,7(3):30-37.
被引量:1
3
李宗盛.
背越式跳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初探[J]
.科学咨询,2015,0(5):131-131.
4
林光云.
背越式跳高的“三快”及其训练手段[J]
.福建体育科技,1988,0(3):23-25.
5
易伯屏.
对跳高新姿势——腹越式的初步探讨[J]
.体育科研,1981,2(3):38-41.
6
韩慧.
田径运动100年③——女子跳高[J]
.田径,2001(3):50-51.
7
贡振,韩大金,陈德荣.
浅谈提高背越式跳高成绩的几种因素[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27(4):81-82.
8
黄志豪.
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安全防范措施[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12):112-113.
9
柳百敏.
苏联专家谈朱建华跳高技术[J]
.体育科研,1985,6(3):17-18.
被引量:1
10
寇宪学.
跳高姿势的演变以及对潜入式跳高的研究[J]
.价值工程,2011,30(6):300-300.
四川体育科学
199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