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动荡的1968年,我偶尔得到一册纪念鲁迅的图片集,不禁被其中的一些照片所吸引,鲁迅童年生活过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安桥头的外婆家,皇甫庄的社戏殿……引起了我对水乡绍兴的无限神往。想不到几个月以后,我竟成了鲁迅家的邻居——我被分配在鲁迅纪念馆工作,我的居室和鲁迅的故居仅有一墙之隔。晚上,躺在深宅大院的红木床上,“乌篷船”、“白篷船”、“孔乙己”、“银项圈”,多少想描绘的形象一齐涌向脑海。然而一晃十年过去。十年里,我画“红太阳”、搞大批判、参加农村工作队去“双抢”,沿着童年鲁迅的足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皇甫庄到安桥头,乡间小路走过多少遍,却是在“大批判”、“大斗争”的口号声中虚度光阴。“四人帮”粉碎后,才使我有机遇重返母校,重新拿起画笔和刻刀。回想起来,动乱中的十年虽然一事无成,但给我奠定了创作的生活基础。
出处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7-22,81-6,共8页
Journal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