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说“质”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质”在古汉语中的常见义是“抵.押”、“盟约”、“禀性”、“质朴”、“就正”等(参见《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质”还有一个常用义却常为今人所忽视,那就是它的“形貌”义。 明代刘基《诚意伯文集》卷七《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注解“玉质而金色”一句道:“质地象玉一样润泽,颜色象金子一样辉煌。”这里把“质”训为“质地”,似不妥。 “质”字在南朝、隋、唐、宋及至明代的中、近古汉语中,屡有“形貌”义的用法。杜牧《樊川文集》卷一《张好好诗并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这里“玉质”与“艳态”近义对文;通篇皆描写形貌。这种用法在《太平广记》中则更是屡见不鲜。例如卷十七《卢李二生》(出《逸史》):“
作者 李亚明
机构地区 北京
出处 《文史杂志》 1992年第6期30-30,共1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