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北京话——北京人艺的特色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龙须沟》是北京人艺上演的第一出不用普通话而用北京话的大戏。在老舍先生的原著中全剧共有136处北京方言。导演焦菊隐先生有意识地突出这一特点,他将台词大部改写,北京方言多达165处,其中70%和原著不一样,更土、更地方化。这出戏打破了统治中国话剧舞台40多年的“话剧腔”,使话剧形式的民族化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而且奠定了北京人艺的演出艺术风格。
作者 舒乙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12-13,共2页 Chinese Theatr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9

  • 1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构筑国家级艺术殿堂的成功之路-关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调查[N].光明日报,1992-1-6.
  • 2张帆.时代的遗憾.北京人艺,2001,(1).
  • 3夏淳.《茶馆》导演后记[A].剧坛漫话.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 4于是之.老舍先生和剧院[A].于是之论表演艺术.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 5焦菊隐.略论话剧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A].焦菊隐文集(第3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 6顾威.谈人艺的艺术风格.北京人艺,2006,(3).
  • 7焦菊隐.关于讨论“演员的矛盾”的报告[A].焦菊隐文集(第3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 8曹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三十周年纪念册》序[J].戏剧论丛,1982,(2).
  • 9老舍.想北平,老食全集(第4卷)[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