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汉语数词“三”有“多”的意义,自清人汪中明确提出这种现象之后,尚无人作出较为令人信服的解释。笔者从原始思维的角度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在人们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原始思维时期,在一个阶段内,数词只有一、二、三,人们便用“三”表示“三”以上的数量,“三”便有了“多”的意义,这个意义一直沿用到“三”以上的更大的数词产生之后。其它如“九”、“十二”、“三十六”则是“三”的倍数,它们表示“多”,是以“三”的“多”义为基础的。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1991年第1期147-148,128,共3页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