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用力方式和角度变化分析我国女子掷标枪技术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采用技术反馈实验,运动技术参数对照方法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用力方式,投掷步每步躯干后倾角度,投掷臂的肘角变化,每步投掷臂与躯干夹角变化以及投掷步中标枪仰角变化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出适合我国女子掷标枪特点的合理技术,达到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作者
董又舒
机构地区
武汉体院
出处
《湖北体育科技》
1991年第3期29-33,共5页
Hubei Sports Science
关键词
投掷步
徐德妹
角变化
运动成绩
超越器械
交叉步
后倾
训练形式
技术参数
前扑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7
1
周威.
试析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投掷臂动作[J]
.体育学刊,1999,6(4):116-118.
被引量:1
2
黄世杰.
对标枪技术中最佳用力时机及技术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1982,3(6):9-15.
被引量:1
3
阎国强.
关于女子标枪最后用力一步技术中运动参数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1990,26(6):7-12.
被引量:15
4
邹亮畴,钟冶,吕少强.
第11届亚运会女子标枪冠亚军选手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6(1):53-60.
被引量:4
5
陶于.
女子标枪成绩变化与器械规则变化的思考与建议[J]
.田径,2005(12):53-55.
被引量:3
6
曲淑华,杜超.
中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早衰现象的训练学致因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4):70-76.
被引量:5
7
陈小伟.
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投掷项目成绩变化特征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2):53-55.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周威.
试析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投掷臂动作[J]
.体育学刊,1999,6(4):116-118.
被引量:1
2
王茂仕,周成,张秀丽.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右侧技术的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3):96-100.
被引量:8
3
谢美容.
2022年俄勒冈世锦赛女子标枪前八名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2):17-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时群智.
2022年韩国霹雳舞世锦赛女子组前四名运动员中国队与其它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比较分析[J]
.体育风尚,2023(9):158-160.
被引量:1
2
柴志铭,吕升华,亢晋勇.
浅析标枪助跑速度与成绩的关系[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0(2):70-72.
被引量:3
3
肖涛,李建臣.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右肩与右髋速度特征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5):51-53.
被引量:14
4
陈波,尤一鸣.
试析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技术特征[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52-53.
被引量:2
5
马红侠.
中外优秀掷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学指标的比较分析[J]
.现代交际,2009(11):150-151.
被引量:1
6
项丽静.
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胡海龙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4):501-505.
被引量:5
7
杨翠丽,许淑萍.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选手李蕾最后用力技术分析[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4):63-64.
8
刘正武.
标枪助跑速度与成绩关系之研究[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7(2):61-63.
被引量:5
9
谢美容.
2022年俄勒冈世锦赛女子标枪前八名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2):17-18.
被引量:1
10
周晓军,黄飞军.
我国女子标枪现状及对策(综述)[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99-101.
被引量:3
1
柴健,陶旼,高捷.
瑞士球在游泳运动员“核心部位”训练中的应用[J]
.游泳,2009(4):40-41.
被引量:6
2
燕成,段运胜.
对动作技能学习中“找感觉”的剖析[J]
.体育师友,2002,25(5):9-10.
3
张宝荣,郝秀君.
摆臂摆腿的作用[J]
.田径,2000(2):20-20.
4
尹国邦.
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
.中国体育科技,1983,19(12):37-38.
5
王锦国.
大学生冰上课强化训练方法研究[J]
.冰雪运动,2004,26(9):29-30.
6
蔡志源.
高校女生软式排球选项课教学实验研究[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1):100-103.
被引量:1
7
魏永君.
把握三个“时机”,快速提高原地推铅球成绩[J]
.田径,2011(11):40-41.
8
马俊明,周巧玲.
男子跳远运动员不同跳次中摆动腿摆动对速度变化特征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4):46-49.
被引量:2
9
罗建达,腾玉凤.
超等长训练对跳远起跳能力的影响[J]
.体育科技,1998,19(3):15-18.
被引量:1
10
林伟良.
改进现行跑的专门性练习浅探[J]
.体育师友,1999,22(3):15-15.
湖北体育科技
199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