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海派小说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海派文学的地域文化因缘海派文学是近代中国时髦文学之祖。我治小说史期间,从数百种海派小说中精选出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作品。从本世纪初的包天笑、周瘦鹃,中经二、三十年代的叶灵凤、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直至三、四十年代的徐訏、张爱玲、无名氏,既有敏锐而略带浮躁的艺术探索作风。
作者
杨义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7-181,共15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海派小说
海派文学
穆时英
施蛰存
刘呐鸥
小说史
叶灵凤
周瘦鹃
徐訏
四十年代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9
1
钟红明,王安忆.
《启蒙时代》:一代人的精神成长史[J]
.黄河文学,2007(5):20-23.
被引量:12
2
南帆.
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
.小说评论,1998(1):66-73.
被引量:80
3
王剑丛.
雅俗结合的宁馨儿——试论张爱玲小说的审美特征[J]
.社会科学战线,1991(1):291-297.
被引量:3
4
李俊国.
“京派”“海派”文学比较研究论纲[J]
.学术月刊,1988,20(9):43-50.
被引量:5
5
宋家宏.
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创作[J]
.文学评论,1988(1):105-112.
被引量:23
6
饶芄子,黄仲文.
张爱玲小说艺术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9(4):80-90.
被引量:5
7
吴福辉.
京派海派小说比较研究[J]
.学术月刊,1987,19(7):45-50.
被引量:13
8
吴福辉.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J]
.文学评论,1994(1):5-17.
被引量:48
9
王德威.
海派作家又见传人[J]
.读书,1996,0(6):37-43.
被引量:66
10
金宏达.
论《十八春》[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161-17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8
1
鞠楠.
从“跳舞场”到“后花园”——穆时英小说现代意识与古典情怀的交锋[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29(2):96-100.
被引量:1
2
王桂梅.
新时期以后的大陆张爱玲研究[J]
.大观周刊,2012(22):20-21.
3
陈晓琦.
中韩新感觉派文学发展原因比较研究[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8(3):121-127.
4
张怡微.
反讽·童话·赘聚——重读《长恨歌》[J]
.扬子江(评论),2018(6):94-99.
被引量:4
5
赵艺阳,唐晴川.
乡土乌托邦:《长恨歌》“邬桥”形象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5):5-9.
6
胡红英.
在海派文学与“五四”文学的传统之间——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继承性问题[J]
.当代文坛,2021(1):71-76.
被引量:1
7
王蕊.
浅议张爱玲悲剧人物的塑造[J]
.青年文学家,2016,0(7X):32-33.
8
吕睿.
浅析张爱玲中短篇小说的独特艺术韵味[J]
.中国文艺家,2017,0(10):75-75.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冰滢.
21世纪以来王安忆创作与海派文学关系研究综述[J]
.汉字文化,2022(10):75-81.
2
易成俊.
列锦修辞法在穆时英小说中的应用[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3(6):67-68.
3
周珊伊.
遮蔽于历史的女性的再挖掘--《长恨歌》之女性意识之重读与再探[J]
.鸭绿江,2020(12):53-53.
4
苏芮.
边缘女性的身份困境——比较《茶花女》与《长恨歌》中的风尘女子形象[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5):41-42.
被引量:1
5
王绚.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弄堂文化意识[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1):26-28.
被引量:1
6
赵晨.
“爱丽丝故事”的三次跳跃[J]
.当代作家评论,2024(3):188-194.
1
肖小军.
听之道——默温诗歌与中国文化因缘[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33-39.
被引量:1
2
王茜.
《孔雀东南飞》殉情故事发生的文化因缘[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23(5):11-14.
3
杨义.
京派和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5(1):7-16.
被引量:16
4
周维强.
“湖上的华时”——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J]
.西湖,2005,0(7):67-72.
5
严铭.
论宋代文人的山水禅诗[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90-92.
6
黄水霞.
同类形象异样情——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鬼魂形象表现模式之比较[J]
.肇庆学院学报,2008,29(1):11-15.
7
林方直.
《红楼梦》与苏东坡的文化因缘[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60-67.
被引量:3
8
王雅平.
时代、文化与创作审美的差异性折光——咸亨酒店与林家铺子的比较[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5):64-67.
被引量:1
9
徐辉.
杜甫的曲江情结[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64-67.
被引量:4
10
叶菁.
老舍文学中的本土意识刍议[J]
.文学界(理论版),2012(5):8-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