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中国的电影理论家们面对当代电影事业的生存危机手足无措,不得不强咽下理论导向错位的苦果.纷纷从沉陷的「探索片」情结挣脱出来,用不甚理解,不无偏颇的言辞大谈特谈「类型」、「好莱坞模式」时,当在这些理论的指向下,一大批老年、中年、青年导演大拍特拍似是而非、变味走调的「类型片」时,峨影厂导演谢洪又悄悄地完成了他的又一部真正称得上「类型」的作品 35毫米立体声战争动作片《国际大营救》。笔者认为:在当前中国影坛上,谢洪是可以称为最具「类型」意识的导演,一位电影评论家曾感慨地说:拍好一部类型片比拍好一部探索片更难得多。遗憾的是大多数专业的、业余的影评者却采取了抑此扬彼的「贵族化」态度.在谢洪的创作中,他的处女作《神秘的大佛》实际开了大陆「类型片」——武打片的先河,其后,他的《京都球侠》却为中国商业片提供了一种新的范本,树起了一面醒目的标帜;而《死期临近》却颇得希区柯克「悬念片」之神韵……当人们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他的新作《国际大营救》时,我们从「类型」的自觉形态中找到了好莱坞优秀类型影片的鲜明迹印。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7,6,共2页
Movie Review